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分论

课程编码:180202085403PB001Y 英文名称:Academic Morality and Writing Norms 课时:10 学分:0.50 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主讲教师:李泠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以SCI论文写作为例,重点讲述从执笔、投稿、审查到出版整个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诀窍。课程首先讲述如何高效的检索SCI文献,如何设计和规划研究论文,如何定位发表方向,以及如何成功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通过本课程,阐明发表科研论文的重要性、如何对科研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进行正确的评价、以及优秀的科研论文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等。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识别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设计出具备一定创新性的研究课题,掌握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英文SCI论文,促进学生与编辑、审稿人之间良性交流,提升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写作技能。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如何检索阅读SCI文献 2.0学时 李泠
第1节 SCI文献功能简介
第2节 如何准确、快速、全面的检索SCI文献
第3节 怎样阅读文献(思考,摘录,启发)
第二章 如何高效开展科学研究 2.0学时 李泠
第1节 如何选题
第2节 如何设计实验
第3节 如何从实验中发掘亮点
第4节 常用研究方法介绍
第三章 撰写论文前的准备 2.0学时 李泠
第1节 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
第2节 如何确定关键词,题目和作者
第3节 科技论文的结构
第4节 如何引用和编辑文献
第四章 如何撰写引言、正文、结论和摘要 2.0学时 李泠
第1节 引言的重要性
第2节 正文、结论和摘要的写作
第3节 如何绘制图表和公式
第4节 范例剖析
第五章 如何投稿和回答评审问题 2.0学时 李泠
第1节 投稿和评审
第2节 如何回应编辑和审稿人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李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集成电路器件、模型和新型存储器等研究工作,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IGZO DRAM晶体管的CAA(Channel-All-Around)结构,突破了目前存储器的密度和功耗极限,并在实验室验证了三维片内存储器的成套实现方法;开发了新型晶体管的器件模型和EDA工具,得到了中芯国际产线数据的验证,并用于荣耀公司的驱动芯片以及京东方驱动电路的研究。其承担了科技部“863计划”和科技部攻关工程等国家重大10项目,在微电子器件领域共发表文章150余篇,在国科大主讲《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等课程,获得了包括基金委“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