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分论

课程编码:180211080300PB001Y 英文名称:Academic Morality and Writing Norms 课时:10 学分:0.50 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主讲教师:屈一至

教学目的要求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是面向研究生开设的公共必修学位课。
目前国际学术界将科研道德行为划分为负责任研究行为,不当行为和不端行为,负责任研究行为应是遵循学术规范的行为。如何规避不端行为和不当行为的发生,倡导负责任研究行为成为各国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科研不端行为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不断蔓延的趋势,极大影响着学术活动的正常秩序;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公众对科学不端行为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研不端行为的频繁发生,极大地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学术界乃至国家的公信力均受到极大威胁。学术规范由道德规范和制度规范构成,科研诚信是学术界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原则,一系列制度规范保障了学术活动的正常开展。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分论 10.0学时 屈一至
第1节 光电工程类学科学术规范和学术写作规范概论
第2节 光电工程类实验数据处理、管理和共享等
第3节 光电工程类文献引证的学科规范等
第4节 光电工程类学术论文的署名、致谢和知识产权归属等
第5节 光电工程类学术写作的投稿和发表规范等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屈一至教授,博导。1987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5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5—1997 年,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8-1999年,在中央研究院(台湾)原子分子研究所, 做访问学者。2001 - 2002,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RIKEN),做STA fellow。2016年在美国标准技术学院(NIST), 做访问学者。2002-2009年,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学院副院长;2009-2017年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副院长、书记。2018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副院长。2014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理论计算研究工作,发展了相对论性多通道以及处理多重俄歇过程等的理论方法和程序。还发展了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来研究重粒子碰撞电荷转移过程。现任计算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粒子输运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6项,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研究项目多项。1990年开始主讲“非线性光学”、“光电子技术基础”、“非线性光学讨论课”“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分论)”、“计算物理”等研究生课程和“现代光学”等本科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