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毒理学
课程编码:2802140707Z1P3005
英文名称:Marine Ecotoxicology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吴惠丰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海洋生态学、海洋化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主要讲解海洋生态毒理学基础理论,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内的典型外源性物质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及排泄等生理过程的介绍,了解这些外源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所产生的一般毒性、特殊毒性的基本原理、评价方法;以及这些外源性物质,尤其是海洋环境污染物对海洋生物个体、群落以及通过食物链传递后对人类健康危险度和安全的评价理论和技术;最后结合常见的海洋环境污染物对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环境的毒性评价,重点讲述海洋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毒理效应与风险评价中的主要应用和重要地位。通过课程教学,使同学们能够系统地了解外源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尤其有针对性地认识海洋生态系统中典型污染物的生态与生物毒性危害,能够运用生态毒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机能,初步学会设计常用的、以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基础毒性研究,具备一定的开展生态毒理学工作的能力。同时,教学还要重点培养学生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综合运用毒理学知识的能力,为认识海洋生态危害、海洋生物毒性威胁及进一步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等热点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与研究分析技能。
预修课程
海洋科学概论、海洋生态学、海洋环境科学概论、海洋生物学等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4学时 吴惠丰
第1节 毒理学、生态毒理学及海洋生态毒理学概述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4学时 吴惠丰
第1节 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第2节 剂量、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
第3节 毒性剂量的常用指标以及安全阈值
第三章 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5学时 吴惠丰
第1节 常规毒性试验
第2节 微宇宙毒性试验
第3节 分子及细胞生态毒理方法
第4节 生物致突变效应检测
第四章 污染物的生物富集 5学时 吴惠丰
第1节 生物富集的基本概念
第2节 生物富集动力学
第3节 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
第4节 生物放大及其研究
第5节 生物富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第五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4学时 吴惠丰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与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第2节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第六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与机制 9学时 吴惠丰
第1节 环境污染物生态毒性作用的特点与分子效应
第2节 从细胞水平到个体水平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第3节 从种群水平到生物圈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第七章 淡水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3学时 宋书群
第1节 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类型及水中污染物的分类
第2节 环境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及生物吸收和富集
第3节 环境污染物的水生生态毒理学效应
第八章 海洋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 4学时 宋书群
第1节 海洋生态系统概述
第2节 海洋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代谢和食物链传递
第3节 海洋环境污染物的毒理效应及机理
第九章 生态风险评价 2学时 宋书群
第1节 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及生态风险的特点和规模
第2节 生态风险评价的类型、科学基础和评价程序
参考书
1、
生态毒理学
孟紫强等
2009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毒理学基础
王心如等
2012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毒理学试验方法与技术
王心如等
2012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吴惠丰,博士,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宋书群,博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