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
课程编码:180086085405M3003Y
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 Techniques and Practice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芮建武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也可以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方向的选修课程。软件测试过程是组织或项目使用的,用以计划、管理、执行、监控、控制和改进其软件开发与测试相关活动的过程的集合,对开发、维护的操作运营软件极其重要。只有有效的软件测试过程才能产生可靠的软件产品。在软件测试组织中,通过对软件测试过程的管理和持续改进,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软件开发的效率,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本课程通过对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软件测试过程的评估与改进、软件测试过程工具,以及主要的软件测试过程及改进模型,使本专业的学生理解软件测试过程领域的基本概念,掌握定性及定量分析软件测试过程的方法,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改进的框架及步骤,学会使用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基本工具,为使用工程化方法管理及改进软件测试过程打下基础。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之后,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软件测试过程、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完整的软件测试过程框架;2. 理解软件测试过程的典型阶段,掌握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及成果;3. 能够将所学的软件测试过程基本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践中,帮助研究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初步了解软件测试过程的改进方法和要点,提高实践能力。
预修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软件测试思维与基本概念 3学时 芮建武
第1节 软件测试引论
第2节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 6学时 芮建武
第1节 基于输入域的方法
第2节 基于代码的方法
第3节 其它典型的软件测试方法
第三章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相关测试 9学时 芮建武
第1节 单元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2节 集成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3节 系统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4节 验收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5节 回归测试
第6节 静态测试方法(含案例分析)
第四章 软件产品质量保证 3学时 芮建武
第1节 国家认证认可体系概述
第2节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
第3节 软件测试流程和规范
第五章 软件产品质量参数相关测试 9学时 芮建武
第1节 功能性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2节 性能效率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3节 兼容性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4节 易用性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5节 可靠性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6节 信息安全性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7节 维护性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8节 可移植性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9节 本地化测试(含案例分析)
第六章 软件测试新技术展望 3学时 贺也平
第1节 软件测试新技术文献研讨
第七章 软件测试过程改进与研讨
第1节 软件测试过程改进 3学时 芮建武
第2节 软件测试研讨 3学时 贺也平
第3节 课程研讨报告总结 1学时 芮建武
教材信息
1、
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
朱少民
2022年11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
软件测试的艺术(原书第3版)
[美]Glenford J. Myers等著
2012年3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软件测试经验与教训
[美]Cem Kaner等著
2004年1月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芮建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操作系统、系统安全与软件测试相关研究与开发,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开源资源库协同开发技术及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云计算操作系统及关键基础组件的研究与开发”课题“面向云计算的大数据集并行处理平台研究与开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型网络终端操作系统社区版本研究与开发”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网络服务系统安全漏洞主动发现和修复关键技术”、2019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标识解析服务能力测试验证平台”等项目。曾获得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个人三等奖,获得4项发明专利,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
贺也平,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考试工作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组专家,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评审专家。先后担任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组织委员会主席,以及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安全、大数据隐私保护和物联网安全。先后负责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国家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分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863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和“核高基”项目分课题等多项重要课题。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机构发表论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