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组学前沿技术与应用
课程编码:280227086001M2018
英文名称:Microbiomics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朱未等
教学目的要求
系统掌握生物与医药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预修课程
无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微生物组绪论 2学时 寇涌苹
第1节 人类微生物组的意义
第2节 全生物框架下微生物组研究的思考
第二章 无菌动物技术与进展 3学时 朱未
第1节 无菌小鼠技术介绍
第2节 无菌昆虫技术介绍
第3节 无菌动物在微生物组的应用
第三章 微生物组数据分析流程 3学时 寇涌苹
第1节 扩增子分析流程
第2节 宏基因组分析流程
第3节 微生物组数据的解读
第四章 胞内共生菌介绍 3学时 朱未
第1节 Wolbachia介绍
第2节 Buchnera介绍
第3节 其他内共生菌介绍
第五章 微生物组功能挖掘 3学时 朱未
第1节 微生物与物种形成
第2节 微生物与行为
第3节 微生物与健康
第六章 微生物组结构组成机制解析 3学时 朱未
第1节 非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组的调控
第2节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组的调控
第3节 Phylosymbiosis的介绍以及遗传对微生物组的调控
第七章 基于微生物的疾病防控 3学时 寇涌苹
第1节 基于细菌的疾病防控
第2节 基于真菌的疾病防控
第3节 基于病毒的疾病防控
第八章 土壤微生物组研究进展 3学时 寇涌苹
第1节 土壤细菌组研究进展
第2节 土壤真菌组研究进展
第3节 土壤病毒组研究进展
第九章 微生物组新实验分析技术 3学时 朱未
第1节 单细胞定量分析技术
第2节 单细胞基因组与转录组分析技术
第3节 低微生物量样本检测新技术
第十章 微生物组数据分析新方法 3学时 寇涌苹
第1节 微生物组分析流程新进展
第2节 基于微生物组学数据的功能挖掘新方法
第3节 微生物组数据库
第十一章 植物微生物组研究进展 3学时 寇涌苹
第1节 植物细菌组研究进展
第2节 植物真菌组研究进展
第3节 植物病毒组研究进展
第十二章 人工智能与微生物组 3学时 朱未
第1节 人工智能基础
第2节 人工智能方法
第3节 基于人工智能的微生物组研究进展
第十三章 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组 3学时 寇涌苹
第1节 合成生物学基础
第2节 微生物组的人工构建
第3节 微生物组的改造
第十四章 考试 2学时 朱未
第1节 期末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朱未,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围绕两栖动物环境适应机制解析与功能诱导开展研究,重点关注高原、荒漠、洞穴等极端环境下两栖动物的环境适应策略,中国大鲵等濒危物种的保护。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新疆三考子课题、青藏二考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 reports、The ISME Journal、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Proceedings B、Molecular Ecology、Communications Biology和i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现为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副编辑,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
寇涌苹,女,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大尺度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以及根际核心微生物组功能特征及其对植物生长的调控作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农田微生物专题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Geoderma、Catena和mSystem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4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