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学
课程编码:180083070900P1005H
英文名称:Plate Tectonics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闫全人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历史,地质表现、样式、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证据等,认识板块构造在地球演化中所起到的作用,了解板块构造如何成为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框架,以及认识到板块构造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教学要求:(1)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概念和历史;(2)掌握板块构造的发展历程、表现形式与关键证据及其资源环境响应(3)认识板块构造的短板与挑战;(4)讨论板块构造是否为地球特有的构造体制?
预修课程
普通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板块构造理论及其历史回顾 5.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板块构造—地球科学的新范式
第2节 板块构造以前的早期地球动力学思想
第3节 板块构造理论的创立与发展历程
第4节 板块构造理论创立标志及其定义
第5节 板块构造理论的影响
第二章 板块构造框架 4.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板块和板块边界
第2节 板块的结构与组成
第3节 板块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
第4节 板块相对运动与构造过程
第5节 真实极移
第6节 三联点稳定性及现今三联点
第7节 板块驱动机制
第8节 板块构造威尔逊旋回
第三章 板块构造过程1:板块分离 6.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大陆裂谷
第2节 被动大陆边缘
第3节 洋中脊
第四章 板块构造过程2:板块平移 3.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大洋转换断层
第2节 大洋破裂带
第3节 大陆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
第4节 转换大陆边缘
第五章 板块构造过程3:板块汇聚 10.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洋内俯冲
第2节 活动大陆边缘
第3节 板块碰撞
第4节 地体增生与大陆生长
第六章 板块内部构造作用 3.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大陆板块内部构造作用
第2节 大洋板块内部地质作用
第七章 前寒武纪构造和超大陆旋回 3.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前寒武纪热流
第2节 太古代构造
第3节 元古代构造
第4节 超大陆旋回
第八章 板块构造与生物圈 3.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热液喷口
第2节 第一个生命
第3节 早期生命的证据
第4节 无氧光合作用
第5节 有氧光合作用
第6节 生命之树
第7节 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第8节 真核生物的出现
第9节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第10节 叠层石
第11节 新元古代多细胞生物
第12节 显生宙生命形式的演化
第13节 生物学里程碑
第14节 大规模灭绝
第九章 板块构造的意义 3.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环境变化
第2节 经济地质学
第3节 自然灾害
教材信息
1、
Plate Tectonics Continental Drift and Mountain Building
Wolfgang Frisch, Martin Meschede, Ronald Blakey
2011
Springer
参考书
1、
Global tectonics. – 3rd ed.
Philip Kearey, Keith A. Klepeis, Frederick J. Vine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2、
Tectonics
Robert J. Twiss
2014
Waveland Press, Inc.
课程教师信息
闫全人,理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沉积大地构造学、造山作用与大地构造相、构造作用与成矿”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任沉积大地构造学(专业核心课)、构造作用与成矿(专业课)、造山作用与造山带大地构造相(研讨课)和锆石年代学及蛇绿岩精确定年研究(研讨课)等课程的首席教授。培养硕博研究生12人,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009年被授予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12年获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奖励,2014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