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环境地球化学监测新技术

课程编码:280214085701M3014 英文名称:New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田崇国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专业课。环境地球化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化学演化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地球化学的监测新技术新方法是通过对地球环境化学组成(无机和有机组成及形态)和同位素的监测来研究地表环境物质化学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地球环境中关键化学物质组成、形态和同位素比值的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掌握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监测的关键仪器技术设备和主要应用。通过授课锻炼和提升研究生在地球环境关键化学物质组成、形态和同位素比值的采样和分析技能,为从事地球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污染调查、环境管理等相关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修课程
地球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同位素定年及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8.0学时
第1节 引言
第2节 同位素的概念
第3节 稳定同位素发展的概念
第4节 同位素定年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原位观测技术 2.0学时
第1节 原位观测概念
第三章 气体污染物地气交换通量观测技术 2.0学时
第1节 地-气交换概念
第四章 同步辐射测定元素形态技术 2.0学时
第1节 同步辐射概念
第五章 地球环境中的痕量有机物 2.0学时
第1节 痕量污染物概念
第六章 地球环境中痕量有机物的采样技术 2.0学时
第1节 采样技术
第七章 地球环境中痕量有机物的高灵敏分析技术 10.0学时
第1节 分析技术概述
第2节 色谱分析
第3节 质谱分析
第4节 目标分析
第5节 非靶向筛查
第八章 同类物指纹谱图用于痕量有机物的溯源分析 4.0学时
第1节 指纹谱图概念
第2节 溯源方法
第九章 污染物长距离迁移的观测 4.0学时
第1节 汞长距离迁移
第2节 POPs长距离迁移
第十章 球环境中痕量有机物生成与转化的监测 2.0学时
第1节 转化的监测技术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田崇国,博士,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近海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宗政,博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主要从事基于同位素示踪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