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洋技术与科学应用
课程编码:280214070700M1001
英文名称:Moder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for the Ocean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张鑫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一级学科核心课程。本课程以海洋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基于声、光、电、磁原理的高新海洋探测/观测技术为手段,突出技术与科学协同发展的脉络主线。主要讲授海水性质、海水运动、海气耦合、海洋生物与化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海洋目标、面向区域和全球大洋的网络化观测等内容,着重介绍海洋技术的历史沿革、相关理论、技术方法与前沿应用等相关知识。通过课程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现代海洋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海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海洋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分析方法;了解海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预修课程
普通物理学、海洋科学概论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3.0学时
第1节 绪论
第二章 现代海洋观测平台的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范例 12.0学时
第1节 基于星载/机载平台的海洋观测技术与应用 2.0学时
第2节 基于科考船的海洋观测技术与应用 3.0学时
第3节 基于水下移动平台的海洋探测技术与应用 4.0学时
第4节 基于海底固定平台的海洋观测技术与应用 3.0学时
第三章 现代海洋技术的物理化学基础 18.0学时
第1节 现代海洋技术的物理化学基础绪论 3.0学时
第2节 基于声学原理的海洋技术方法 6.0学时
第3节 基于光学、光谱学的海洋技术方法 6.0学时
第4节 基于电、磁学原理的海洋技术方法 3.0学时
第四章 海洋技术综合应用实例与讨论 3.0学时
第1节 海洋技术综合应用实例与讨论
第五章 科学号教学实践 2.0学时
第1节 科学号教学实践
第六章 期末考试 2.0学时
第1节 期末考试
参考书
1、
海洋物理学
刘智深等
2004年
山东教育出版社
2、
海洋遥感基础及应用
潘德炉等
2017年
海洋出版社
3、
海洋技术基础
陈鹰等
2018年
海洋出版社
4、
海底观测-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筹)和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2011年
同济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张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深海探测技术研发与应用,研制了以国际首台耐高温原位拉曼光谱探针为代表的的系列深海探测装备,八套入选中科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名录;使用自研设备在南海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在深海热液区发现自然状态下存在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发现全球深海沉积物中甲烷被低估20倍,被Science和Nature评述;七次作为航次首席科学家,下潜深海ROV潜次一百余次。获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主持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入选科技部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十多项国家项目;发表文章54篇,多次入选期刊封面,申请专利60项;作为主要成员荣获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016年度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2018年获得第22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2019年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称号,2020年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呈奎海洋科技奖、第18届侯德封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称号。
郭威,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深海工程部副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岗位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863或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队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60多篇,授权专利50多项,出版专著2部。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洋局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海南省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智能深海装备研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