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海洋生态学
课程编码:2802140707Z1P2001
英文名称:Advanced Marine Ecology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黄小平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海洋生物、生态、环境、渔业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结合文献资料阅读和研讨,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海洋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海洋生态学的研究历史、最新进展与实践意义,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
海洋科学导论、普通生物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生态学与生态系统概论 3学时 黄小平
第1节 生态学研究内容与发展
第2节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3节 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及特点
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生物类群 3学时 黄小平
第1节 海洋环境特征
第2节 海洋生境
第3节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第三章 主要生态因子与海洋生物关系 3学时 黄小平
第1节 海洋生态因子类别
第2节 主要生态因子对海洋生物影响
第四章 海洋生物种群 3学时 王敏晓
第1节 海洋生物种群概念
第2节 种群数量变动及生态策略
第3节 集合种群与种群动态
第五章 海洋生物群落 3学时 王敏晓
第1节 海洋生物群落组成和种间关系
第2节 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
第3节 群落生态演替
第六章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学时 黄小平
第1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
第2节 全球碳循环
第3节 海洋碳循环与海洋生物泵
第4节 海洋氮循环
第5节 海洋磷与硫循环
第6节 交流研讨(1)
第七章 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 3学时 黄小平
第1节 海岸/潮间带与河口
第2节 浅海与上升流生态系统
第3节 海洋特色生态系统
第八章 海洋渔业生态 6学时 王敏晓
第1节 海洋渔业生态环境
第2节 渔业资源变动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3节 海水养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第4节 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第5节 交流研讨(2)
第九章 海洋环境变动及其生态效应 3学时 黄小平
第1节 海洋环境污染类型及特征
第2节 近海富营养化与生态灾害
第3节 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及应对
第十章 海洋生态系统退化与保护 6学时 黄小平
第1节 生境退化
第2节 生物多样性演变
第3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
第4节 海洋保护区(地)
第5节 交流研讨(3)
第十一章 海洋生物生产过程 6学时 王敏晓
第1节 海洋生物生产概念
第2节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
第3节 新生产力与再生生产力
第4节 次级生产及生产效率
第5节 交流研讨(4)
第十二章 海洋微食物环与食物网 3学时 王敏晓
第1节 海洋经典食物链
第2节 微食物环(网)
第3节 食物网及营养结构
第4节 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第5节 粒径谱和生物量谱
第十三章 深海与极地海洋生态系统 6学时 王敏晓
第1节 深海环境与生态特征
第2节 极地海洋生态系统
第3节 交流研讨(5)
第十四章 总结复习 3学时 黄小平
第1节 总结复习
第十五章 考试 3学时 黄小平
第1节 考试
参考书
1、
海洋生态学
沈国英
2010年
科学出版社
2、
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环境生态学
李永棋
2012年
海洋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黄小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骨干研究岗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长期从事近海生态环境研究,在近海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与机制,以及海草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与恢复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负责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第一作者出版专著4部,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6项。
王敏晓,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研究中心。长期从事海洋生态学研究,关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对深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建立深海原位实验体系方法,揭示深海生物多样性的塑造因素。聚焦深海化能生态系统无脊椎动物的共生体系,推动深海生物极端环境适应机制、共生互作过程的认知,建立了以深海偏顶蛤为代表的深海共生研究模型,揭示了深海共生体系互作过程和分子机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深海项目12项,经费总计1420万元。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microbiome、mSystems、Mol. Ecology、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等知名学术期刊上2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9件,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2件;获得海科奖一等奖两项。目前研究领域包括深海生物极端环境适应性研究和深海基因大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