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生物检测与成像
课程编码:1802120710J1P2004H
英文名称:Nanotechnology for Bioanalysis and Bioimaging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王浩等
教学目的要求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医学成像与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及代表性应用和相关纳米材料(造影剂)在成像与检测的优势,还要求对基于新型的纳米材料的新型成像与检测的方法有基本了解。
预修课程
化学,材料学,生物医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1节 生物医学成像理论概述 1学时 王浩
第2节 纳米生物成像技术概述 1学时 王浩
第3节 纳米造影剂概述 1学时 王浩
第二章 光学成像技术
第1节 光学成像技术的分类及其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3学时 王浩
第2节 荧光成像技术 1.2学时 王浩
第3节 生物发光成像技术 0.8学时 王浩
第4节 双光子成像技术 1学时 王浩
第5节 超高分辨光学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1学时 王浩
第三章 声学成像技术
第1节 超声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1学时 王浩
第2节 超声成像临床应用实例 1学时 王浩
第3节 超声成像实验室研究应用实例(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时 王浩
第4节 先进的纳米超声造影剂(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时 王浩
第5节 光声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1学时 王浩
第6节 光声成像临床应用实例 1学时 王浩
第7节 新型光声成像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时 王浩
第8节 先进的纳米光声造影剂(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时 王浩
第四章 磁学成像技术
第1节 核磁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现状 2学时 杨培培
第2节 核磁成像临床应用实例及诊断 1学时 杨培培
第3节 新型核磁成像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时 杨培培
第4节 先进的核磁成像造影剂(教学重点与难点) 2学时 杨培培
第5节 创新核磁成像及分析案例 2学时 杨培培
第五章 基于X射线的医学成像技术及其纳米造影剂
第1节 X射线成像技术原理及现状 2学时 杨培培
第2节 X射线成像的纳米化造影剂 1学时 杨培培
第3节 X射线成像的医学诊断(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时 杨培培
第六章 核医学成像技术及其纳米造影剂
第1节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SPECT)扫描技术原理及现状 1学时 杨培培
第2节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PET)扫描技术原理及现状 1学时 杨培培
第3节 SPECT/PET放射性同位素分类及其纳米化(教学重点与难点) 2学时 杨培培
第4节 核医学分子影像发展及现状 2学时 杨培培
第5节 核医学分子影像的医学诊断(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时 杨培培
第6节 核医学分子影像的个性化治疗监控 1学时 杨培培
第七章 期末考试
第1节 课堂开卷 1学时 王浩
第2节 课堂开卷 1学时 杨培培
参考书
1、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
刘欣、李刚
2013年5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医学成像的基本原理
黄力宇
2009年5月
电子工业出版社
3、
核医学(第8版)
李少林,王荣福,张永学
2013年3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首席教授,王浩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洪堡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多肽自组装纳米材料及技术在生物医学的应用,率先提出“活体原位自组装”策略,构筑功能生物纳米材料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CS Nano等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任课教师,杨培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多肽自组装纳米材料的高通量筛选及组装调控在肿瘤治疗和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近年来,共发表文章40余篇,包括Nat Commun, Sci Adv, Adv Mat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