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岩相学
课程编码:180083070901P5002H
英文名称:Igneous Petrography
课时:30
学分:1.00
课程属性:实验课
主讲教师:张吉衡等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们熟知各种常见岩浆岩的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特征及其代表的岩浆演化过程。要求:(1)牢固把握各类常见岩浆岩的宏观特征和显微岩相学特征;(2) 熟练识别和鉴定岩浆岩中常见矿物种类、结构特征并能利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及结构特征来识别岩浆演化过程。
预修课程
岩石学、岩石物理化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岩石物理化学基础 3学时 张吉衡
第1节 岩石物理化学基础
第二章 玄武岩及其他相关岩石的岩相学及成因 6学时 张吉衡
第1节 玄武岩及其他相关岩石的岩相学及成因
第三章 安山质岩石的岩相学及成因 9学时 张吉衡
第1节 安山质岩石的岩相学及成因
第四章 中酸性岩浆岩的岩相学及成因
第1节 中酸性岩浆岩的岩相学及成因 6学时 张吉衡
第2节 中酸性岩浆演化及成矿 6学时 宋国学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张吉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岩浆岩岩石成因,主要研究内容为硅质岩浆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现阶段的研究集中于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及岩浆演化过程。
宋国学,男,博士,河南周口人.200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任教。从事热液金属矿床精细成矿过程及成矿预测研究,先后考察了国内外(智利、美国、澳大利亚、缅甸等)150多个铜、钼、钨锡、钨钼、铅锌、金银等典型矿床,针对中国东部斑岩-矽卡岩型钨、钼、铜矿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开展了岩相学、矿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工作,识别出江南古陆北缘W-Mo-Pb-Zn-Ag成矿带,揭示该成矿带上典型地区斑岩-矽卡岩型钨钼矿深部岩浆过程与成矿机制,深化白钨矿成因矿物学在“岩浆-热液钨多金属矿床”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并厘定我国首例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争光金矿)。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20余篇,引用350余次。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青年项目等资助项目,以研究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目前研究重点:一、热液多金属矿床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二、成因矿物学在矿床研究及地球形成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