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光学系统
课程编码:1802010704Z1P2001H
英文名称:Astronomical Optical System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李常伟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天文学和光学的交叉学科课程,由经典光学理论和一系列实际天文光学系统组成,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天文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为使用和设计天文光学系统打下基础。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较深刻的理解光学理论,并且获得应用光学理论分析天文光学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的能力。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2.0学时 李常伟
第1节 光学的发展历程概述
第2节 光学理论概述
第3节 典型天文光学系统概述
第二章 经典光学理论基础 20.0学时 李常伟
第1节 几何光学
第2节 波动光学
第3节 傅里叶光学概述
第三章 光学与红外探测器及常用光学元件 8.0学时 李常伟
第1节 光学/红外探测器的作用
第2节 光学/红外探测器的类型
第3节 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物理机制
第4节 光电探测器的特征参数
第5节 光电探测器实例
第6节 常用光学元件
第四章 地球大气概述 2.0学时 李常伟
第1节 大气的基本物理特性
第2节 大气的吸收
第3节 大气的辐射
第4节 大气的折射
第5节 大气的散射
第五章 天文望远镜概述及其典型系统 6.0学时 李常伟
第1节 天文观测与天文望远镜
第2节 天文光学望远镜的基本类型
第3节 天文光学望远镜实例分析
第六章 自适应光学 6.0学时 李常伟
第1节 大气湍流的光学效应
第2节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核心元件
第3节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设计、分析及性能评价
第4节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类型
第七章 天文中的干涉技术 8.0学时 李常伟
第1节 天文干涉概述
第2节 振幅干涉术
第3节 恒星散斑干涉术和散斑成像技术
第4节 强度干涉术
第八章 天文中的偏振技术 8.0学时 李常伟
第1节 天文中偏振光的来源
第2节 偏振光的基本理论
第3节 偏振光测量仪器的原理
第4节 天文中的偏振测量仪器实例
教材信息
1、
经典光学与天文光学系统
张思炯
2020年8月
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1、
Understanding optical systems through theory and case studies
Sijiong Zhang
2017年7月
SPIE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李常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会员,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0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南京天光所博士后流动站进行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2012年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至今。
?目前,主要从事自适应光学、相位恢复和计算光学波前传感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文财政专项等项目的研究。在Applied Optics、Optical Engineering、PASP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5项,撰写中、英文专著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