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微生物和生物工程技术企业实践

课程编码:180085086001M6001H 英文名称:Industrialization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课时:50 学分:1.50 课程属性:实践课 主讲教师:于波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根据国家对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要求,针对工程硕士开设的一门实践课。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授课和企业体验,增强学生对微生物代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基因组技术和食品科学等相关课程的理解,同时更深入地了解相关技术的市场需求与规模、商业应用的现状和前景以及需要进一步解决或优化的工程技术问题等。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并帮助学生了解或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预修课程
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等

大纲内容
第一章 课程绪论 3学时 于波
第1节 课程绪论
第二章 AI+生物制造技术平台 7学时 于波
第1节 AI+生物制造技术平台
第三章 工业菌种保藏、合规申报与标准制定等 6学时 于波
第1节 工业菌种保藏、合规申报与标准制定等
第四章 微生物酶制剂的研发、生产与应用 6学时 于波
第1节 微生物酶制剂的研发、生产与应用
第五章 功能营养化学品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和产品 6学时 于波
第1节 功能营养化学品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和产品
第六章 药用分子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和产品 6学时 于波
第1节 药用分子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和产品
第七章 三新食品(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和产品 6学时 刘树文
第1节 三新食品(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和产品
第八章 人/兽药品研发和GMP生产 6学时 刘树文
第1节 人/兽药品研发和GMP生产
第九章 答疑、考试 4学时 于波
第1节 答疑、考试

教材信息
1、 生物工程 王旻 2015年08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参考书
1、 现代微生物发酵及技术教程 黄儒强、李玲 2006年9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首席教授:于波,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现任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研究室主任;合成生物制造元件智能创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北京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工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2017-),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2021年-),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2021-),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有机酸分会第五届委员(2023-),全国发酵工程技术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委员(2024-),主要从事基于合成生物学和系统代谢工程的工业微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在基因线路设计、人工途径设计与菌株系统优化等领域已在国际生物技术主流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主持完成多项专利技术转化。

主讲教师:刘树文,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项目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维生素、氨基酸及衍生化学品的生物合成与工业制造。以第一/二发明人申请专利23项,其中10项已转让。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中国科协十大代表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和面上等10项科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