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泵浦激光技术及应用
课程编码:180093080901P0003H
英文名称:Laser Technologies on Cascade Pumping
课时:20
学分:1.00
课程属性:高级强化课
主讲教师:李志永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面向电子信息、材料制备、激光应用、新型激光器件等相关专业方向研究生的高级强化课。串联泵浦激光技术,又可称为级联泵浦技术或激光泵浦激光技术,该技术通过级次的复杂性解决目标光束的可实现性。本课程将以带内泵浦固体激光器、固体长波激光器、光泵浦气体激光器三个典型的串联泵浦激光系统为例,讲述串联泵浦的物理过程以及光束指标分解,同时介绍该类型激光器在激光医学、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典型应用。
预修课程
激光物理、激光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大纲内容
第一章 串联泵浦激光技术简介 4.0学时 李志永
第1节 串联泵浦的概念与内涵
第2节 典型的串联泵浦激光系统
第3节 串联泵浦带来的技术革命
第二章 典型的直接泵浦固体激光系统 4.0学时 李志永
第1节 带内泵浦光纤激光技术
第2节 掺Er中红外激光
第3节 掺Ho中红外激光
第4节 掺Fe中红外激光
第三章 光参量振荡/放大技术 4.0学时 李志永
第1节 光参量振荡/放大技术简介
第2节 高峰值功率长波红外激光技术
第3节 OPO中的级联效应和应用
第4节 新型中长波红外晶体
第四章 光泵浦气体激光技术 4.0学时 李志永
第1节 碱金属激光器——MW级平均功率激光系统
第2节 光泵浦高气压CO2激光器
第3节 气体拉曼技术
第4节 光泵浦空心光纤激光器
第五章 串联激光技术在现代医学、集成电路设备等领域的典型应用 4.0学时 李志永
第1节 激光分离同位素中的光源分析与讨论
第2节 激光医学中的激光光源
第3节 下一代极紫外光源分析与讨论
参考书
1、
Gas Flow and Chemical Lasers
Onorato, Michele
2013年4月
Springer
2、
Solid State Laser Engineering
Walter Koechner
2006年4月
Springer
课程教师信息
李志永,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青促会会员。长期从事新型激光器件的研制工作,承担了我国光电对抗激光源、极紫外光泵浦源预放大器、CO2激光退火设备等新型激光器件及设备的研制任务,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现任《Photonics》编委、《红外与激光工程》青年编委,Optics Express、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等期刊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