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尺度物性测量原理与技术
课程编码:1802120702J1P2005H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at Micro- and Nanoscale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刘新风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为纳米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对纳米尺度表征和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手段和应用场景,以及先进的纳米尺度表征和测量技术手段对纳米研究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对当今纳米科技发展基于的重要测量技术手段有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层次、综合性、有创造力的人才奠定科学基础。
预修课程
普通物理,普通化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绪论 2学时 刘新风
第二章 测量与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1节 测量分析过程 2学时 郭延军
第2节 测量不确定度理论 2学时 郭延军
第三章 测量装置与实验技术
第1节 测量装置与实验技术 2学时 郭延军
第四章 纳米尺度物性测量技术专题
第1节 扫描探针技术专题 2学时 刘新风
第2节 近场光学 2学时 刘新风
第3节 微区稳态光谱技术 4学时 刘新风
第4节 微区时间分辨光谱技术 6学时 刘新风
第5节 微区X射线分析与同步辐射 4学时 郭延军
第6节 纳米尺度力、热、电学测量 4学时 郭延军
第7节 电子/离子束分析与显微成像 4学时 郭延军
第8节 纳米尺度元素分析技术 2学时 郭延军
第9节 纳米分散体系和限域体系分析 2学时 郭延军
第五章 期末考试
第1节 期末考试 2学时 郭延军
教材信息
1、
Nano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Alessandra L. Da Róz;Marystela Ferreira;Fabio de Lima Leite; Osvaldo N. Oliveira, Jr.
2017年
Elsevier Inc.
参考书
1、
Progress in Nanoscale Characterization and Manipulation
Wang, R.; Wang, C.; Zhang, H.; Tao, J.; & Bai, X.
2018年9
Springer Nature Switzerland AG.
2、
Nano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An Introduction
Tantra, R..
2016年4月
John Wiley & Sons, Inc.
课程教师信息
刘新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年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21年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支持,202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材料光谱与物理,一直致力于发展空间、时间和能量分辨的激光光谱技术,并应用于微纳激光器及谐振腔内激子光学性质调制等领域,为开发下一代超快、集成的微型纳米光子器件提供原型器件和物理机制分析。近年来在Science, Nat. Mater., Science Adv., Nat. Commun., JACS, Adv. Mater., 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50余篇,总引用19000多次,H因子69。曾获得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physics world世界研究十大突破等。担任Nanotechnology 客座编辑, Nano Materials, Journal of Physics: Photonics 编委会委员, Infomat, Materials Today Physics, 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 Frontier of Physics青年编委等。
郭延军,1975年7月出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拉曼光谱、光谱化学计量学、纳米材料表征、检测方法标准化、实验室认可技术等方向的科研及技术工作,熟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擅长复杂材料的表征与分析。201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