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身份识别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课程编码:180093085401M4003H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Sensors
课时:20
学分:1.00
课程属性:研讨课
主讲教师:冯鹏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电子与通信、集成电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相关专业一年级研究生的专业研讨课程。课程陈述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无线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无线传感器基本原理,熟悉极低功耗SOC传感芯片电路的设计思想,同时了解新型无源无线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领域,为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
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无线身份识别传感器技术基础 3.0学时 冯鹏
第1节 无线身份识别技术简介
第2节 无线身份识别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第二章 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 12.0学时 冯鹏
第1节 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2节 电磁波能量收集及模拟前端电路
第3节 极低功耗CMOS温度传感器
第4节 极低功耗CMOS非易失存储器
第5节 极低功耗数字基带处理芯片
第6节 温度传感标签芯片的封装和测试
第三章 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无源无线湿度/压力传感器 3.0学时 冯鹏
第1节 无源无线湿度/压力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第2节 无源无线湿度/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无源无线传感信号采集平台 2.0学时 冯鹏
第1节 无源无线身份识别传感信号采集平台
第2节 人体生理信号无源无线采集平台
教材信息
1、
射频识别(RFID)原理与应用(第3版)
单承赣/单玉峰/姚磊等
2021.01
电子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冯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联网传感芯片、高速图像传感器芯片与高速视觉处理器芯片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科研任务,研制出电磁波供电无线身份识别温度传感芯片并实现成果转化,提出视觉芯片单粒子翻转效应敏感性评估方法及可用率提升技术、小目标实时检测与识别技术及亚纳秒高时间分辨成像器件等。发表SCI/EI检索、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目前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现代应用物理》青年编委、IEEE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国际会议(ICTA)技术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