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地质考古学

课程编码:1800880601X3P2002H 英文名称:Geoarchaeology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裴树文等

教学目的要求
课程是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的专业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掌握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当今地质考古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并能运用地学的多种方法和手段解决考古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科学问题。

预修课程
地质学和考古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学科背景 6学时 裴树文
第1节 地质学与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与相互关系
第2节 地质考古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第3节 人类起源、演化与文化发展概况
第二章 地球的圈层和人类在地球中的位置 4学时 裴树文
第1节 地球的概念与圈层结构
第2节 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地质作用的类型及特点
第3节 人类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岩石矿物与人类开发利用 8学时 裴树文
第1节 矿物与岩石基础知识
第2节 人类对矿物、岩石的开发利用
第四章 主要地貌类型的形成及遗址埋藏过程研究 12学时 裴树文
第1节 地貌学基础概念
第2节 第四纪主要沉积物类型及成因
第3节 各类地貌沉积单元中遗址形成过程研究
第五章 第四纪年代学与考古遗址测年 8学时 杨石霞
第1节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第2节 中国第四纪地层的分布与主要特点
第3节 第四纪地层年代的主要分析方法
第4节 不同测年方法在史前考古中的综合利用
第六章 人类演化与环境适应研究 8学时 杨石霞
第1节 第四纪气候事件与人类演化
第2节 具体遗址沉积环境研究涉及的主要指标
第七章 近年来地质考古学主要研究案例 8学时 杨石霞
第1节 石器原料利用与开发研究案例
第2节 遗址形成过程研究案例
第3节 气候变化与人类适应研究案例
第八章 讨论、答疑与考试 6学时 杨石霞
第1节 分组讨论
第2节 考试

参考书
1、 地质考古学:地球科学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杨石霞,赵可良,李小强 2020年11月 科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裴树文: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古人类与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人类学学报》副主编,主要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地质考古学研究,曾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法国波尔多大学访学。杨石霞: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理学博士,主要研究史前考古、人类行为与环境适应研究。主导翻译引进了《地质考古学:地球科学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Geoarchaeology: The Earth-Science Approach to Archaeological Interpretation)教材。曾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访学,现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人类演化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