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医学病理学基础与临床

课程编码:180200100104P2002H 英文名称:Medical Pathology Basis and Related Clinic 课时:50 学分:2.5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史桂芝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对与临床疾病相关的医学病理学基础知识、技术前沿进展、常见临床病理案例进行整体介绍,其中包括医学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及前言进展、遗传病理及相关疾病。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临床病理特点、系统掌握各器官的病理知识,熟悉相关的新技术,了解病理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及发展方向。此外,根据国科大大部分研究生不具备临床医学的背景这一特殊性,对病理学了解甚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方面,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及普及性,鉴于技术的通用性及科教融合的特点,在实际的具体教学中穿插研究所相关课题项目讲解科研思维及科研前沿。

预修课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病理学总论 3学时 史桂芝
第1节 病理学概述
第2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3节 临床病理学概念和任务
第二章 病理学基础知识:适应损伤修复 3学时 史桂芝
第1节 组织学基础
第2节 适应
第3节 损伤修复
第三章 病理学基础知识:炎症 3学时 史桂芝
第1节 炎症概念
第2节 变质、渗出及增生
第3节 炎症经过及结局
第四章 肿瘤病理学概论 3学时 卞修武
第1节 肿瘤概述、分类和命名
第2节 肿瘤形态结构、生长扩散
第3节 肿瘤对机体影响、癌前病变等
第五章 肿瘤病理学进展 3学时 卞修武
第1节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血管生成
第2节 肿瘤微环境组成和形成机制
第3节 肿瘤干细胞和微环境诊疗意义
第六章 免疫系统疾病 3学时 陈杰
第1节 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2节 变态反应及免疫性疾病
第3节 疫苗、免疫接种及免疫学研究趋势
第七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3学时 陈杰
第1节 淋巴结良性增生
第2节 淋巴瘤
第3节 髓系肿瘤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3学时 纪小龙
第1节 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
第2节 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性疾病
第3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 3学时 纪小龙
第1节 循环系统结构和功能
第2节 循环系统检查方法
第3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3学时 纪小龙
第1节 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
第2节 消化系统疾病检查方法
第3节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3学时 纪小龙
第1节 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
第2节 泌尿系统疾病检查方法
第3节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 3学时 纪小龙
第1节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第2节 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
第3节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第十三章 遗传病理疾病 3学时 史桂芝
第1节 人类基因组背景知识
第2节 分子及遗传病理介绍
第3节 常见遗传性疾病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学时 史桂芝
第1节 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
第2节 女性生殖系统检查方法
第3节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
第十五章 乳腺及妊娠相关疾病 3学时 史桂芝
第1节 乳腺结构与功能
第2节 乳腺常见疾病及检查方法
第3节 妊娠常见病理疾病
第十六章 病理学技术及新进展 3学时 史桂芝
第1节 病理学技术概要
第2节 常见病理学技术
第3节 病理学技术进展
第十七章 考试 2学时 史桂芝
第1节 考试

参考书
1、 病理学 陈杰,周桥 2015年1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组织学与胚胎学 李继承,曾园山 2013年11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史桂芝,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岗位教授,中科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北京航空总院病理主任医师。海峡两岸精准医学协会-临床细胞精准诊断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子宫内膜癌筛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遗传性疾病及肿瘤相关的临床转化工作。迄今,发表国内外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目;擅长妇产科病理诊断及科研病理分析工作,擅长细胞学方法进行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国科学院大学朱李月华教师奖获得者,多年教学考核成绩优秀。
纪小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病理科主任/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纳米医学研究所所长;病理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内11家杂志的副主编、编委以及美国《环境肿瘤病理杂志》编委;国家、军队、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消化病理专业组组长;全军解剖学组织胚胎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分会第五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常委;全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1993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每年完成各地疑难、关键会诊3000 例以上;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等10多家电视台科普嘉宾;主编出版病理诊断专著18本及健康科普书籍8本;现任智识医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开发《智识医学》APP等新媒体传授病理学专业及健康科普知识。
卞修武,1981年-1995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完成本硕博连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微环境,擅长神经(肿瘤)病理诊断。以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在Nature, Science, Cell Stem Cell, Nature Immunology, Nature Neuroscienc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模范教师,202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陈杰,曾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八、第九届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全国病理医师定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抗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卫生部突贡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病理科主任,国家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第十届、第十一届编委会总编辑,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会长,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会长,现任中华病理学杂志名誉总编辑, 北京肿瘤学会病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系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聘教授。主持国家十一五、行业基金、国自然等基金多项,发表论文300余篇,SCI论文160余篇,他引约4000余次,2021、2022 为高引学者;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及专著20部,参编20余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