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蛋白质组学

课程编码:1800850710Z1P3004H 英文名称:Proteomics 课时:50 学分:2.5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郎明林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蛋白质组学》是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的科学,它以蛋白质组(Proteome)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物种基因组(Genome)在个体、器官、组织、细胞、或亚细胞器水平上表达的所有蛋白质,旨在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功能基因组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本课程从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其诞生与发展,并以具体的研究成果为例,详细介绍相关技术及应用策略,使研究生较全面、系统的了解蛋白质组学的相关知识,为今后从事分子水平的科研实践、方案设计等奠定良好基础。要求学生具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预修课程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3.0学时 郎明林
第1节 第一节 蛋白质组学的产生及其重要性
第2节 第二节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
第3节 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蛋白质组学中的蛋白质分离 3.0学时 郎明林
第1节 第一节 蛋白质的提取技术
第2节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离技术
第三章 蛋白质组学中的蛋白质鉴定 6.0学时 郎明林
第1节 第一节 利用抗体对蛋白质进行鉴定
第2节 第二节 化学降解法确定蛋白质序列
第3节 第三节 质谱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蛋白质组学中的定量研究技术 6.0学时 郎明林
第1节 第一节 荧光定量蛋白质分析技术
第2节 第二节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技术
第3节 第三节 蛋白质芯片技术
第五章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 6.0学时 郎明林
第1节 第一节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类型与鉴定
第2节 第二节 蛋白质特定修饰的分析
第六章 互作蛋白质组研究技术 6.0学时 郎明林
第1节 第一节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离体研究技术
第2节 第二节 酵母双杂交技术
第3节 第三节 免疫共沉淀技术
第4节 第四节 蓝色非变性胶技术
第七章 结构蛋白质组学 6.0学时 郎明林
第1节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
第2节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比对
第3节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的预测
第八章 蛋白质组信息学 6.0学时 郎明林
第1节 第一节 蛋白质组信息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内容
第2节 第二节 蛋白质信息学资源
第3节 第三节 蛋白质信息学技术应用
第九章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6.0学时 郎明林
第1节 第一节 医学蛋白质组学---疾病诊断
第2节 第二节 药物蛋白质组学---药品开发
第3节 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和植物生物技术
第十章 考核 2.0学时 郎明林
第1节 期末考试

参考书
1、 蛋白质组学原理 R. M. 怀特曼 2007年6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念、技术及应用 M. R. 威尔金斯,R. D. 阿佩尔, K. L. 威廉斯等 2010年5月 科学出版社
3、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 夏其昌、曾嵘 2004年1月 科学出版社
4、 简明蛋白质组学 何华勤 2011年6月 中国林业出版社
5、 临床蛋白质组学 邱宗荫,尹一兵等 2017年4月 科学出版社
6、 Principles of Proteomics Richard M. Twyman 2013年10月 Garland Science Press

课程教师信息
郎明林,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营养免疫、微量金属元素稳态与神经退变的分子机制研究。2013年入选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计划,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骨干人才, 2020年获院级优秀课程,2023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专项、国家“973”项目、中科院B类先导科技专项培育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1等奖和2等奖各1项、中科院地奥奖学金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编英文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