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国土空间规划原理II

课程编码:180084070500M1002H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Spataial Planning II 课时:50 学分:2.50 课程属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樊杰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人文地理学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学科核心课。课程在科学认知变化的空间、国内外空间规划演变等基础上,系统介绍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层次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熟悉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理论,掌握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初步形成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相结合,采取互动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规划实践课对学生的理论思辨及动手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和多维训练。

预修课程
人文与自然地理学、城市或区域经济学、城乡与区域规划、土地科学和公共管理、资源环境和生态科学等大学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科学理解变化的空间 3学时 樊杰
第1节 科学认知空间
第2节 空间布局的核心内容
第3节 空间基本属性与空间规划体系
第二章 国外空间规划借鉴 3学时 樊杰
第1节 国外空间规划的普适性特征
第2节 国内外空间规划研制和实施的差异性
第3节 值得借鉴的国外空间规划经验
第三章 地理过程演变规律与地理格局分异规律 3学时 樊杰
第1节 地理过程及其演变规律
第2节 地理格局及其分异规律
第3节 过程与格局的耦合
第四章 自然承载力原理与评价 3学时 王亚飞
第1节 概念溯源与发展过程
第2节 基础理论与特征规律
第3节 评价方法与规划应用
第五章 地域功能适宜性原理与评价 3学时 王亚飞
第1节 概念辨析与形成过程
第2节 科学内涵与主要规律
第3节 评价方法与规划应用
第六章 三类基本空间分区与三类红线划定 3学时 王亚飞
第1节 概念溯源与政策演变
第2节 理论内涵与科学逻辑
第3节 技术方法与案例解析
第七章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实施评估与信息化管理 3学时 王亚飞
第1节 现状实施评估基本原理
第2节 规划评估方法与案例解析
第3节 规划信息化管理技术与实践
第八章 规划实践:双评价与三区三线划定实习 3学时 王亚飞
第1节 双评价实习
第2节 三区三线划定实习
第3节 实习总结
第九章 空间战略和空间总体布局 3学时 樊杰
第1节 空间战略制定的基本理论方法
第2节 空间总体布局研制的地域功能理论基础
第3节 全国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
第十章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原理 3学时 孙威
第1节 编制内容与科学问题
第2节 历史演变与省级试点
第3节 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原理 3学时 孙威
第1节 编制内容与理论基础
第2节 地市实践与经验借鉴
第3节 科学问题与实证研究
第十二章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原理 3学时 孙威
第1节 编制内容与理论基础
第2节 县市实践与经验借鉴
第3节 科学问题与实证研究
第十三章 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原理 3学时 孙威
第1节 编制内容与理论基础
第2节 乡镇实践与经验借鉴
第3节 科学问题与实证研究
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的政策研究和保障体系 3学时 孙威
第1节 土地和财政政策
第2节 人口和产业政策
第3节 环境保护和管制政策
第4节 规划协调和保障措施
第十五章 国土空间规划课堂实习 3学时 孙威
第1节 分组任选一熟悉的省、地(市)、县(市)、乡,尝试编制空间战略和总体布局图
第十六章 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趋势 3学时 樊杰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科发展态势
第2节 国土空间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目标
第3节 国土空间规划演变规律
第十七章 结课与考核 2学时 王亚飞
第1节 结课与考核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1. 樊杰,博士、研究员。1982年从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习和工作,其间在德国从事4年客座研究和讲学。现任《经济地理》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刊(中英文版)》编委,中国地理学会国土空间规划分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长期从事地域功能理论与区划方法、可持续发展区域模式与空间治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主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研究课题等40多项科研项目,完成的自然承载力和功能适宜性双评价方法、地域功能理论与主体功能区划等研究成果,在中国人文地理学术特色形成及可持续发展决策科学化中发挥了作用。出版学术专著28部,在《Nature Energy》、《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Earth's Future》,《科学通报(中英文)》,《地理学报(中英文)》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是全国十四届政协常委,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专家组成员。法国地理学会荣誉会员。2009年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 孙威,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2篇,主编和参编著作30部,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12项。先后荣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重庆市等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第二届吴传钧人文与经济地理优秀论文奖” 等奖项。
3. 王亚飞,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性模拟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地域功能空间结构解析与国土空间管控、主体功能区降尺度传导与国土空间优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区域可持续调控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协青年智库项目、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参与专著编写6部。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十三部委联合下发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等省部级以上重大规划、技术标准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