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遥感技术应用
课程编码:1800840713X2P5001H
英文名称:Ecological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课时:40
学分:1.00
课程属性:实验课
主讲教师:孙然好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介绍生态遥感的数据、软件和参数反演技术,了解遥感技术在生态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案例。通过本课程学习,熟练掌握生态遥感的数据源及下载方法、常用生态遥感软件操作、一般遥感参数计算及野外验证、生态遥感行业应用等内容,为后期相关领域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预修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概论、生态学基础等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生态遥感信息提取与制图技术 15学时 孙然好
第1节 生态遥感数据基础
第2节 生态类型划分技术
第3节 生态遥感数据分析技术
第4节 生态遥感制图技术
第5节 生态遥感解译与制图专题实习
第二章 生态遥感定量反演技术 12学时 孙涛
第1节 生态遥感大数据技术
第2节 生态遥感影像处理技术
第3节 生态参量遥感反演技术
第三章 生态遥感模型与应用技术 13学时 石浩
第1节 遥感光能利用率模型
第2节 遥感蒸散模型
第3节 荧光遥感模型
第4节 MaxEnt模型
第5节 生态遥感项目实践与考核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1.孙然好,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格局与过程模型、生态遥感技术应用等。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三峡集团、国家电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著7部。获得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生态学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生态学青年科技奖等。担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
2.石浩,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悉尼科技大学,之后在美国奥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21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长期致力于基于过程的生态系统模型开发和应用,并综合利用地面观测、卫星遥感、数值统计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和预测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碳、水和养分循环不同尺度时空格局、温室气体排放、陆气反馈及人类行为对地球系统的影响。近5年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一作或通讯10篇),发表期刊涵盖Nature及其子刊、PNAS等,论文引用次数3300余次。
3.孙 涛,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方向为生态遥感,包括地表生态参数遥感提取,多尺度遥感数据分析以及生态效应模拟等。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5项,作为研究骨干人员参与重大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十余项。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城市社区生态系统服务计算的遥感解决方案研究。发表研究论文15篇,参与出版专著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