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前沿

课程编码:1802030839X5P4003H 英文名称:Active Defense in Cyberspace:Recent Advances and Frontiers 课时:20 学分:1.00 课程属性:研讨课 主讲教师:卢志刚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前沿技术研讨课,主要对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进行体系化的介绍。本课程首先梳理网络空间安全防御基础知识,介绍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代系及技术的演进。在此基础上,针对持续深化的网络空间安全需求,简析网络主动防御技术创新发展动向。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网络安全主动防御基础理论体系,使学生全面掌握网络安全主动防御的基本原理、技术与应用。

预修课程
《网络攻防基础》、《网络威胁感知与溯源》等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网络空间安全防御概述 4学时 刘俊荣
第1节 课程介绍与安排
第2节 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代系演进
第二章 可信计算 4学时 刘俊荣
第1节 可信计算理论研讨
第2节 可信计算技术研讨
第三章 拟态防御 2学时 刘俊荣
第1节 拟态防御机制研讨
第2节 拟态防御技术研讨
第四章 纵深防御 2学时 刘俊荣
第1节 纵深防御原理研讨
第2节 纵深防御技术研讨
第五章 零信任防御 4学时 卢志刚
第1节 零信任防御基本原理研讨
第2节 零信任防御技术研讨
第六章 内置式主动防御 2学时 卢志刚
第1节 内置式主动防御理念研讨
第2节 内置式主动防御技术研讨
第七章 智能驱动的网络安全 2学时 刘俊荣
第1节 智能驱动的网络安全原理研讨
第2节 智能驱动的网络安全技术研讨

参考书
1、 《黑客入侵的主动防御》 刘宝旭、蒋文保 2007-11-01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卢志刚,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攻防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财政专项、国家网络安全重大工程安全建设、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国内外重要会议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
刘俊荣,硕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专注于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与可视化技术研究,作为负责人/骨干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网络安全重大工程建设、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会议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