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防护技术原理与应用
课程编码:180090080103P4003H
英文名称: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rm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课时:20
学分:1.00
课程属性:研讨课
主讲教师:仲峰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专业研究生的高级强化课。本课程主要讲述面向航天航空、能源动力以及机械、电子等工程应用领域的热防护技术基本原理、理论建模、优化方法以及应用实例。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对于热防护技术的认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拓宽视野,为学生今后在相关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本课程可供力学、航天航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习。
预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热防护技术简介 2.0学时 仲峰泉
第1节 热防护技术简介
第二章 主动热防护技术 10.0学时 仲峰泉
第1节 主动热防护技术基本原理、理论分析、设计方法
第2节 微结构强化换热原理及优化设计
第3节 冲击射流冷却原理及优化设计
第4节 气/液膜、发汗冷却原理及优化设计
第三章 被动热防护技术 5.0学时 仲峰泉
第1节 被动热防护技术基本原理、理论分析、设计方法
第2节 烧蚀防热原理及优化设计
第3节 主被动复合热防护原理与优化设计
第四章 热防护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3.0学时 仲峰泉
第1节 风洞设备喷管热防护应用实例
第2节 超声速燃烧室热防护应用实例
第3节 微电子器件热防护应用实例
参考书
1、
高等传热学
贾力、方肇洪、钱兴华
2003年3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对流传热传质(中文版)
William Kays著、赵镇南译
2007年7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仲峰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 岗位教授。主要从事航天航空飞行器与发动机传热机理、先进热防护方法与技术、超声速燃烧等研究。发表SCI、EI论文60多篇。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批会员、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担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四届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第十一届流体力学专委会高温气体动力学专业组成员、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发动机热管理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推进技术》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