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岩石力学
课程编码:180090081400P1003H
英文名称:Advanced Rock Mechanics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盛谦等
教学目的要求
岩石力学是土木建筑、水利水电、公路与铁路、石油与矿山、海洋环境等国家重大岩石工程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大批重大岩石工程的开工建设,岩石力学学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此,拟以国内外岩石力学方面的前沿研究进展、先进设计和施工方法和技术为基础,开设高等岩石力学课程,并以此作为土木工工程、地质工程、工程力学、寒区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方向的核心课程,特别是通过课程体系设计,力争从新颖角度反映地质、力学、工程三者的交叉融合,为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讲授岩石力学基础理论、国际研究前沿和重大工程实例等,为研究生从事科学前沿和重大工程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预修课程
岩石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数值分析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3学时 盛谦
第1节 岩石力学研究对象
第2节 岩石力学研究方法
第3节 岩石力学工程应用
第二章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
第1节 引言 1学时 盛谦
第2节 岩体赋存的地质地震环境 1学时 盛谦
第3节 岩体赋存的构造力学环境 1学时 周辉
第4节 岩石的地质成因与分类 1学时 周辉
第5节 岩体的结构特征与分级 1学时 周辉
第三章 岩石连续介质力学
第1节 引言 0.5学时 周辉
第2节 岩石力学实验与试验研究方法 1.5学时 周辉
第3节 岩石力学解析与数值分析方法 5学时 周辉
第4节 岩石介质的非线性特征与破裂机制 3学时 胡大伟
第5节 岩体的宏观等效分析方法与破坏机制 2学时 胡大伟
第四章 岩体结构力学
第1节 引言 1学时 胡大伟
第2节 结构面特征与表征模拟方法 2学时 胡大伟
第3节 滑动面的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2学时 胡大伟
第4节 关键块体识别与稳定性分析方法 3学时 盛谦
第5节 块体系统表征与稳定性分析方法 2学时 盛谦
第五章 岩石工程设计原则
第1节 引言 1学时 盛谦
第2节 岩石工程的设计理念与思想 1学时 盛谦
第3节 工程岩体等效力学参数的系统研究方法 1学时 盛谦
第4节 岩石工程选址选线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学时 盛谦
第5节 岩石工程施工设计优化与加固设计 1学时 盛谦
第6节 重大岩石工程及典型案例 5学时 周辉
教材信息
1、
岩石力学
吴顺川、李利平、张晓平
2021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高等岩石力学
周维垣
1990年
水利电力出版社
2、
岩石力学(第3版)
徐志英
2007年7月
水利水电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盛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副主编、《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地下空间与工程》编委。长期从事工程岩体力学性质与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973项目等科研项目;主持与参加了三峡、水布垭、江口、枸皮滩、三峡库区移民建设等大中型工程的近40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首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优秀科技奖银奖1项,首届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Int.J.Rock Mechanics and Ming Sciences》《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工程学报》、《岩土力学》《长江科学院院报》《地下空间》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周 辉,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岩体工程多场耦合效应学科方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软岩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低碳能源岩石力学与工程主任委员、《岩土力学》和《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委等。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奖(金奖)、第二届武汉青年科技奖、武汉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973课题、部委及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等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一等奖等各类科技奖励14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70余篇(SCI收录59篇,EI收录167篇);主编技术标准3部;授权专利122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受理发明专利97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5项。
胡大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岩土力学》和《长江科学院院报》编委、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员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低碳能源岩石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力学学会渗流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深地岩石“三高”耦合试验装备、现场测试与工程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石高温高压耦合试验设备研发、深层等科研项目,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与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其中 1篇ESI高被引,获得发明专利18项,主参编行业标准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