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农田分子生态

课程编码:180209090301M3001H 英文名称:Mollisols Agroecology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田春杰等

教学目的要求
黑土区作为我国商品粮重要基地,具有独特的科学和实践需求。本课程旨在普及农田土壤生态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寓教于实践,打造精品课程。

预修课程
黑土农田生态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农业生态学概述 2学时 陈学文
第1节 农业生态学基本概念、研究范畴、研究框架
第2节 农田生态相关研究方法及研究范例
第二章 作物生理生态的基本理论 4学时 陈学文
第1节 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
第2节 作物群体建成与产量形成作物
第3节 冠层结构-微环境-作物光合生理关系
第4节 作物根系形态与根际微生态特征
第三章 农田分子生态学理论 3学时 王光华
第1节 微生物分子生态基本概念及研究手段(RNA稳定核素探针技术、高通量测序及相关分析)
第2节 微生物分子生态研究方向
第3节 微生物分子生态研究趋势与发展
第四章 农田分子生态中同位素技术 3学时 王光华
第1节 稳定性核素13C标记技术原理与应用
第2节 稳定性核素15N标记技术原理与应用
第3节 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物质循环与微生物生态特征及功能
第五章 黑土农田微生物生态 10学时 王光华
第1节 东北黑土特征与微生物生态学概述
第2节 黑土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3节 东北黑土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细菌和真菌
第4节 东北黑土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AOA、AOB和古菌
第5节 东北黑土氨氧化微生物生态学
第6节 施肥管理对黑土微生物的影响
第7节 生物质碳特征及其在黑土改良中的作用
第8节 黑土作物土传病害生防细菌及生防机制研究
第9节 大豆连作障碍微生物学机制
第10节 黑土农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里的作用潜力
第六章 黑土农田污染生态(抗生素) 2学时 王光华
第1节 黑土农田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
第2节 黑土农田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及调控
第七章 黑土农田土壤病毒生态 4学时 王光华
第1节 被忽视的土壤病毒
第2节 土壤病毒研究方法及策略
第3节 东北陆地生态环境细菌病毒几种标记基因多样性
第4节 土壤病毒群落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八章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中的生态学 8学时 田春杰
第1节 黑土退化其阻控中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
第2节 黑土地力提升中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
第3节 黑土健康保育中的生态学理论和技术
第九章 黑土区作物产能提升的生态学 2学时 田春杰
第1节 黑土区作物生产力提升的微生物生态理论和技术
第十章 黑土区典型障碍土壤修复生态学 2学时 田春杰
第1节 苏打盐碱地生态修复与治理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田春杰,男,汉族,1973年10月生,研究员,中组部万人领军。中国科学院黑土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建中)常务副主任。1996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3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2003-2012年期间先后在日本和美国学习工作,2012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研究基金、国家基金委联合重点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等研究任务,累计经费超过一亿元;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2.012;他引超过2000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微生物产品及应用技术多项。

王光华,男,汉族,1966年4月生人,黑龙江省海林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分别获得农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200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在职博士,2005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7-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农学部从事研究工作。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组长。担任黑龙江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黑土资源保护与利用学会监事长、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委会委员等社团职物;担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生态学杂志》、《作物与土壤》、《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通报》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生态、病毒多样性和土传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工作,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多项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黑龙江省的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80多篇。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

陈学文,男,博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土壤物理学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土壤侵蚀过程与保护性耕作基础理论、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和示范推广的研究工作。结合土壤生物学与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成果,系统探索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机制,特别是在黑土区农田生态修复与耕作模式优化方面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软件著作权9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7项;研发的“秸秆覆盖还田口肥提苗深松追肥耕作技术”入选吉林省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