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碳中和管理概论

课程编码:1800961204X4M2002Z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arbon Neutrality Management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谭显春等

教学目的要求
在全球气候治理全面进入碳中和时代、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背景下,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本课程是关于碳中和的系统性、前瞻性课程,希望学生从科学、政治、经济等多视角了解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的基本理论,掌握碳排放核算方法、碳中和路径规划方法以及碳中和政策评估方法,熟悉重点行业领域的碳中和路径、并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阐述实现碳中和的政策保障体系以及碳中和国际治理体系,从而不仅形成对碳中和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系统性认识,掌握碳中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加碳中和知识储备,和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同时,面向研究生的课程重在强化基础理论、前沿学术进展、研究方法体系,希望和要求学生能够在今后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利用上述模型和方法,解决经济和管理中的部分实际问题。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气候变化与碳中和 3学时 谭显春
第1节 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
第2节 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3节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第二章 碳中和概述 3学时 谭显春
第1节 碳中和概念与内涵
第2节 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
第3节 碳中和热点前沿与关键科学问题
第三章 碳中和管理方法概述 6学时 顾佰和
第1节 碳排放核算方法概述
第2节 碳排放预测方法应用
第3节 碳减排政策量化分析方法
第四章 碳中和实施路径:供给侧低碳转型 6学时 顾佰和
第1节 经济结构转型
第2节 能源结构转型
第3节 资源效率增效
第4节 技术创新布局
第五章 碳中和实施路径: 需求侧低碳转型 3学时 顾佰和
第1节 低碳交通
第2节 低碳建筑
第六章 适应气候变化与碳汇 3学时 谭显春
第1节 适应气候变化
第2节 生态碳汇
第3节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第4节 减缓与适应的协同
第七章 碳中和治理体系 3学时 谭显春
第1节 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演变
第2节 中国的碳中和治理实践
第3节 碳中和愿景下的国际合作
第八章 碳中和制度与政策 3学时 谭显春
第1节 国际碳减排政策实践
第2节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概述
第3节 碳减排的关键政策工具
第九章 碳中和规划实践 6学时 顾佰和
第1节 地方实践
第2节 行业实践
第3节 企业实践
第十章 考试与答疑 4学时 谭显春
第1节 考试
第2节 综合答疑

参考书
1、 气候变化经济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读懂碳中和:中国2020-2050年低碳发展行动路线图@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The Stern Review@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中国气候投融资的进展与制度研究 王灿@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Lord Nicholas Stern@王毅谭显春 2020年6月@2022年7月@2022年7月@2021年9月@1988年8月@2021年5月@2022年10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谭显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碳中和战略院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IPCC AR6 第三工作组作者,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期刊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副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研究与咨询工作。主持国家高端智库、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科院先导A类项目、中科院碳专项、部委委托项目等近50项,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支撑国际气候谈判、服务国家宏观决策和支撑地方(园区/行业)、央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发表论文90余篇,累计获得国家领导人、部委以及地方省市政府职能部门的成果采纳与应用近50份。
顾佰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规划与政策、能源转型、全球气候治理等方面研究。近期主要关注领域为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政策、低碳政策评价模型、电力系统低碳路径与政策、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低碳产业链供应链等。发表50余篇论文,参与出版专著9部,上报决策建议40余份,申请获得软件著作权8份。研究成果支撑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制定,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3份,中办、国办、省部级成果应用多份。为 “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等战略、政策的制定,为《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入选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第二章主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