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创新计量学

课程编码:1800961204X1M3001Z 英文名称:Innometrics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陈凯华等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从事创新管理与创新政策学习和研究的研究生必修课程,是围绕创新计量学的五类计量(创新投入计量、创新产出计量、创新收益计量、创新效率计量和创新系统计量)系统性讲述如何有效分析和监测创新系统发展的理论与方法课。本课程侧重问题导向,面向创新管理与创新政策中的典型实践问题展开方法讲解,侧重方法应用,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创新活动研究常用方法以及在政策分析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教学要求:掌握创新计量学分类体系和方法体系,能够应用创新计量学方法研究分析典型的创新管理与创新政策中的问题,有效服务研究生从事政策实践与学术论文撰写。

预修课程
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发展政策、系统工程、计量经济学、科学计量学、运筹学、数据包络分析等。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创新计量学简介 2学时 陈凯华
第1节 创新计量学的含义
第2节 创新计量学与创新活动分析、创新政策分析
第二章 创新计量学相关理论基础 2学时 陈凯华
第1节 创新模型与过程理论:创新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第2节 创新活动分析与创新模型协同演化、创新计量学概念——面向创新过程和创新系统的界定
第三章 创新计量学分类与方法体系 2学时 陈凯华
第1节 创新计量学分类
第2节 创新计量学方法体系、如何让创新计量学支撑创新政策的发展?
第四章 创新投入计量理论方法 3学时 孙茜
第1节 创新投入的构成与主要问题
第2节 创新投入计量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3节 创新投入计量的典型方法与应用I:研发强度的分析与应用
第五章 创新投入计量理论方法应用 3学时 孙茜
第1节 创新投入计量的典型方法与应用II: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分析
第2节 研讨:区域或国家之间的研发强度为何存在不同?
第3节 研讨:研发强度是否有最佳的选择?
第六章 创新产出计量理论方法 3学时 孙茜
第1节 创新产出的构成与主要研究问题
第2节 创新产出计量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3节 创新产出计量的典型方法与应用I:产学合作网络分析和政产学三螺旋协同分析
第七章 创新产出计量理论方法应用 3学时 孙茜
第1节 创新产出计量的典型方法与应用II:科技前沿与知识图谱分析
第2节 研讨:如何通过科技成果产出的数据刻画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3节 研讨:如何从产出的角度跟踪领域研究进展与开展文献综述?
第八章 创新收益计量理论方法 3学时 孙茜
第1节 创新收益产生过程
第2节 创新收益计量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3节 创新收益计量的典型方法与应用I: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分析
第九章 创新收益计量理论方法应用 3学时 孙茜
第1节 创新收益计量的典型方法与应用II:区域科技成果产出的经济影响
第2节 研讨:哪些因素会影响国家创新收益?
第3节 研讨:如何在创新收益计量中考虑时间延迟?
第十章 创新效率计量理论方法 3学时 陈凯华
第1节 创新过程的构成与主要研究问题
第2节 创新效率计量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3节 创新效率计量的典型方法与应用I:两阶段创新效率测度与创新型城市效率测度
第十一章 创新效率计量理论方法应用 3学时 陈凯华
第1节 创新效率计量的典型方法与应用II:多期背景下创新效率测度与中长期科技规划评估
第2节 研讨:哪些因素会影响国家创新效率?
第3节 研讨:如何在创新效率计量中考虑时间关联和过程关联?
第十二章 创新系统计量理论方法 3学时 陈凯华
第1节 创新系统的构成与主要研究问题
第2节 创新系统计量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3节 创新系统计量的典型方法与应用I:多维指数与科技竞争力测度
第十三章 创新系统计量理论方法应用 3学时 陈凯华
第1节 创新系统计量的典型方法与应用II:多维指数与创新发展水平测度
第2节 研讨:如何综合分析国家或区域的创新活动绩效?
第3节 研讨:政策发展实践中如何使用创新计量学的方法?
第十四章 课堂研讨及结业汇报
第1节 针对学生根据五类计量设计的研究展开讨论,总结创新计量学的方法体系与应用 2学时 陈凯华
第2节 针对学生根据五类计量设计的研究展开讨论,总结创新计量学的方法体系与应用 2学时 孙茜

教材信息
1、 创新过程绩效测度——模型构建、实证研究与政策选择 陈凯华 2013年9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参考书
1、 2019国家创新发展报告 穆荣平,陈凯华 2020年1月 科学出版社
2、 2019国家科技竞争力报告 穆荣平、陈凯华 2021年2月 科学出版社
3、 科学技术测度体系 盖斯勒 2004年3月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 科学技术的测度与统计——1920年迄今 贝努阿·戈丹 2008年5月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 国家创新力测度与国际比较 陈凯华 2022年5月 科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陈凯华,课程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长聘体系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创新系统、创新发展政策、科技人才管理与战略、创新计量学、技术预见等。多篇论文合作发表在Research Policy、Technovation、Regional Studies、管理世界、瞭望、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重要期刊和报刊上。主要执笔完成的多分政策建议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批示。组织研究合作出版《国家创新发展报告》《国家科技竞争力报告》《国家创新力测度与国际比较》《中国先进能源2035技术预见》等研究报告。孙茜,课程主讲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哥本哈根商学院数字化系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商学院数字化系双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医疗、医疗人工智能、数字治理、数字创新、社会创新、创新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