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遥感科学-B

课程编码:180084070500P1004H-2 英文名称:Remote Sensing Science-A, B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姜小光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科核心课程,也可作为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地质学、海洋科学及大气科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选修课。课程系统介绍遥感科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从可见光/近红外遥感、短波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方面,系统讲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成像机理、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并进行资源、环境、灾害监测与管理等方面遥感应用案例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及从事相关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预修课程
遥感概论

大纲内容
第一章 遥感科学的发展 6学时 宋小宁
第1节 遥感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第2节 遥感的基本概念
第3节 中国遥感发展大事记
第4节 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 遥感原理概述 6学时 宋小宁
第1节 电磁辐射原理:基本概念、电磁辐射的定律
第2节 电磁波的传输:太阳辐射、地球辐射
第3节 电磁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与地表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遥感数据基本特征 6学时 宋小宁
第1节 遥感数据的特性:空间、时间、光谱和辐射分辨率
第2节 国内外主要卫星、传感器
第3节 地表物体的特征:空间分布、时相变化、反射与辐射
第4节 典型地物光谱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章 可见光近红外遥感 4学时 宋小宁
第1节 摄影成像系统
第2节 光—机扫描系统
第3节 推扫式扫描系统
第五章 热红外遥感 4学时 姜小光
第1节 热红外遥感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第2节 热辐射原理:黑体辐射、真实物体辐射、热辐射与地面的相互作用
第3节 热红外扫描图像的特点、成像时段的选择、物体的热学性质、热红外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第六章 微波遥感 4学时 姜小光
第1节 微波遥感基本概念、微波散射、雷达方程
第2节 雷达成像原理、雷达回波强度及影响因素
第3节 雷达图像的特点、雷达图像的解译
第七章 遥感对地观测系统 8学时 姜小光
第1节 遥感对地观测系统及分类
第2节 航天对地观测系统框架
第3节 遥感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
第4节 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 遥感真实性检验 3学时 姜小光
第1节 遥感真实性检验的概念、意义和目的
第2节 真实性检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3节 真实性检验系统框架和功能
第九章 光学传感器定标 3学时 姜小光
第1节 传感器辐射定标的概念、目的、意义
第2节 发射前定标(实验室定标、场地定标)
第3节 发射后定标(星上定标、场地定标、交叉定标)
第十章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
第1节 地表蒸散发基础知识、遥感反演原理与应用 4学时 唐荣林
第2节 植被遥感、土壤遥感原理与应用 4学时 黄文江
第3节 农业遥感原理与应用 8学时 李强子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宋小宁:A班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定量遥感与遥感应用研究。
姜小光:B班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遥感数据处理、遥感真实性检验、地表参数遥感反演等研究;
唐荣林: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陆面蒸散发的遥感反演与验证以及多源遥感数据同化研究。
黄文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被定量遥感、农业遥感和高光谱遥感应用研究。
李强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土地覆盖、农作物识别与种植面积估算、农情遥感监测和农业信息化,以及公安遥感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