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表面演化概论
课程编码:180083990101P3001H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Planetary Surface Evolution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刘洋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太阳系行星表面物质成分组成和遥感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行星表面特征以及行星相关的岩石流变学基本原理,着重讲授如何通过行星表面物质成分和表面特征来理解行星的演化过程。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建立行星地质和行星表面演化过程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对行星科学的兴趣。本课程作为专业普及课,要求选课学生有一定的地质、天文或数理背景。
预修课程
无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太阳系天体介绍 6学时 刘洋
第1节 太阳系和行星的形成
第2节 太阳系天体-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
第3节 太阳系天体-月球、火星卫星和小行星
第4节 太阳系天体-木星、土星和冰卫星
第5节 太阳系天体的地质作用-火山和撞击
第6节 太阳系天体的地质作用-风化和空间风化
第二章 太阳系天体的物质成分 2学时 刘洋
第1节 岩石类型和矿物类型
第2节 行星遥感光谱数据系统和矿物识别应用实例
第三章 遥感光谱学-伽马光谱分析和X射线光谱 3学时 刘洋
第1节 伽马光谱和X射线光谱基本原理
第2节 伽马光谱在月球遥感探测中的应用和科学发现
第3节 X射线谱仪在水星和小行星等其他天体遥感探测中的应用和科学发现
第四章 遥感光谱学-紫外/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光谱 3学时 刘洋
第1节 紫外/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光谱学原理
第2节 紫外/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光谱在行星遥感探测中的应用和科学发现
第3节 紫外/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光谱在行星遥感探测中的应用和科学发现
第五章 行星表面物质成分和演化历史 4学时 刘洋
第1节 月球的表面物质成分和演化历史I
第2节 月球的表面物质成分和演化历史II
第3节 火星的表面物质成分和演化历史I
第4节 火星的表面物质成分和演化历史II
第六章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进展 1学时 刘洋
第1节 嫦娥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任务简介
第七章 类地行星火山地质作用 11学时 张锋
第1节 地球火山作用概述
第2节 火山作用及火山类型
第3节 侵入岩浆作用
第4节 熔岩流类型
第5节 火山喷发产物和泥火山
第6节 中国火山和火山地质灾害
第7节 月球火山作用
第8节 火星火山作用
第9节 水星火山作用
第10节 金星火山作用
第八章 类地行星表面形貌及成因 7学时 张锋
第1节 月球地形地貌及成因
第2节 月球表面年代学
第3节 火星水成地貌
第4节 冰卫星及冰火山
第5节 小行星
第6节 矮行星
第九章 项目考核与指导 3学时 刘洋
第1节 期末考试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刘洋,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担任中国探月四期首席科学家助理,中国载人探月科学研究与应用系统论证专家组成员、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研究秘书组成员。《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学报》等期刊编委,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期刊客座编辑。在Nature、Nature Astronomy、Science Advance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成果中有一篇被选为NI期刊封面文章,多项成果被AGU会刊EOS选为亮点报道,1项成果被中央广播电视台选为202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预研项目、中科院先导B子课题等项目。 张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类地行星表面形貌成因及相关地质过程研究,尤其火山地质学。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和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委等资助的多个项目/课题,已发表SCI论文约30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10余篇,主要发表在NC、GRL、EPSL、JGR-P、Icarus等地学、天文或综合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