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循环农业

课程编码:180209090101P3006H 英文名称:Circular Agriculture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潘庆民等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培养跨学科、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新型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人才,服务于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耕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美丽中国建设,保障国家宏观粮食安全。

预修课程
生物学、植物学或作物学等

大纲内容
第一章 传统农业发展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学时 潘庆民
第1节 传统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2节 传统农业发展中的环境变迁
第3节 传统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现代农业发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学时 潘庆民
第1节 现代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2节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环境变迁
第3节 现代农业发展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三章 循环农业基础理论_生态系统及稳定性 3学时 潘庆民
第1节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适应
第2节 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及驱动机制
第3节 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驱动机制
第四章 循环农业基础理论_能量流动 3学时 潘庆民
第1节 作物的能量代谢——光合与呼吸作用
第2节 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规律
第3节 农田分布式能源及利用
第五章 循环农业基础理论_物质循环 3学时 潘庆民
第1节 作物水分吸收与代谢
第2节 作物矿质营养的吸收与代谢
第3节 食物链中的物质流动规律
第六章 循环农业研究方法及系统选择 3学时 潘庆民
第1节 循环农业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节 主要研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第3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及适用原则
第七章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典型案例——国际篇 3学时 姜闯道
第1节 以色列的循环农业模式
第2节 荷兰和日本的循环农业模式
第3节 循环农业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第八章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典型案例——国内篇 3学时 姜闯道
第1节 我国干旱区循环农业模式
第2节 我国山区循环农业模式
第3节 我国农区循环农业模式
第九章 循环农业中设施技术及应用 2学时 姜闯道
第1节 设施农业的起源、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2节 设施技术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
第十章 循环农业中物联网和机械化等技术发展及应用 3学时 姜闯道
第1节 自动化、光伏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
第2节 大数据采集、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第3节 农产品分类收获及溯源技术
第十一章 区域循环农业的设计_农场篇 3学时 姜闯道
第1节 循环农场的限制因子分析
第2节 现有循环农场的调查与评估
第3节 循环农场的设计
第十二章 区域循环农业的设计_牧场篇 3学时 姜闯道
第1节 循环牧场的限制因子分析
第2节 现有循环牧场的调查与评估
第3节 循环牧场的设计
第十三章 区域循环农业的设计_果园篇 3学时 姜闯道
第1节 循环果园的限制因子分析
第2节 循环果园的调查与评估
第3节 循环果园的设计
第十四章 循环农业发展趋势 2学时 潘庆民
第1节 循环农业中的系统理念
第2节 未来循环农业的可能突破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潘庆民研究员,2000年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草学会草地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生物多样性》编委。在Science Advances、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Functional Ecology和科学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学院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课题等1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201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称号。
姜闯道副研究员,2003年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应用生态学报》编委、《植物生理学报》责任编委;IJMS客座主编,FPS光生物学栏目副主编。在Plant Physiology、Photosynthesis Research、Physiologia Plantarum、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和中国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科学院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课题、子课题和专题等10余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