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沉积大地构造学

课程编码:180083070904P2001H 英文名称:Sedimentary Tectonics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闫全人

教学目的要求
《沉积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盆地及沉积作用”与“大地构造过程”相结合的学科交叉课程。结合典型实例解析,系统讲授不同大地构造过程或地球动力学环境下的盆地形成演化及其沉积充填作用,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扎实掌握大地构造过程与沉积盆地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本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的撑握,即加强基础性,为学生后续研究工作夯实基础。另外,本课程将把“国际深海钻探计划(DSDP)、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国际整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I)、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II)、全球海底声纳扫描成像(Sound Images of the Ocean)、汇聚板块边缘三维反射地震探测以及深海潜器调查”等近年来利用先进技术取得的新发现与前沿研究成果嵌插于相应章节教学内容中,及时更新对现代大洋和板块构造过程及其沉积记录的认识,开拓学生视野,并对古老造山带一些特殊大地构造相带(如弧前域)的特殊沉积作用或现象进行重新分析和解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大地构造过程与沉积作用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堂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准确解读文献的能力、锻炼学生准确发现问题的科学敏感度、提升学生清晰简洁阐述科学问题的逻辑表达能力。课后作业的功能在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或基础知识的牢固、准确撑握,以免在以后研究工作中对基本概念或基础知识的滥用、误用。

预修课程
板块构造学、高等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岩相古地理、盆地分析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沉积大地构造学概论 4.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地质学史及大地构造理论发展过程
第2节 大地构造相—大地构造研究方法论
第3节 沉积大地构造学课程概论
第二章 板块俯冲与沉积作用 12.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海沟楔
第2节 海沟—斜坡盆地
第3节 弧前盆地
第4节 弧内盆地(大洋弧内盆地、大陆弧内盆地)
第5节 弧后盆地(大洋弧后盆地、大陆弧后盆地)
第6节 弧背前陆盆地(俯冲阶段)
第7节 前陆山间盆地或破碎的弧背前陆盆地
第8节 弧前域
第三章 板块碰撞与沉积作用 12.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周缘前陆盆地
第2节 前陆卫星盆地
第3节 碰撞类型与前陆盆地
第4节 后陆或腹陆盆地
第5节 残余洋盆
第6节 拗拉槽
第7节 碰撞成因盆地
第四章 板块分离与沉积作用 13.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大陆裂谷盆地
第2节 初生小洋
第3节 被动大陆边缘
第4节 大陆岸带(大陆隆)
第5节 成熟大洋
第6节 深海碳酸盐岩
第五章 造山后沉积作用 4.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造山后盆地及沉积作用
第2节 陆内造山与造山后及相关盆地比较
第六章 板块内部沉积作用 1.5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克拉通内盆地
第七章 板块转换环境中的沉积作用 1.5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板块转换环境中的沉积盆地
第八章 地幔柱与沉积盆地 1.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地幔柱与沉积盆地
第九章 前沿与拓展 11.0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从沉积视角看火星地质构造过程
第2节 碳酸盐岩滑塌堆积
第3节 块体搬运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第4节 洋底地质过程与碳循环
第5节 大洋结构与构造组成
第6节 造山带中的大洋记录
第7节 碰撞造山带深部地壳结构与大陆深俯冲
第8节 被动陆缘核杂岩与被动陆缘生长机制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闫全人,理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沉积大地构造学、造山作用与大地构造相、构造作用与成矿”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任沉积大地构造学(专业核心课)、构造作用与成矿(专业普及课)、造山作用与造山带大地构造相(专业研讨课)和锆石年代学及蛇绿岩精确定年研究(专业研讨课)等课程的首席教授。培养硕博研究生12人,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009年被授予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12年获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奖励,2014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