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板块动力学

课程编码:1800830708Z1P3002H 英文名称:Dynamics of the Plate Tectonics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何建坤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大地构造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硕士和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结合国际研究最新进展,在讲述板块构造学概况、板块构造定量运动学等基础上,重点从连续介质力学应力-应变、弹性薄板力学、固体介质破裂、弹性与非弹性圈层力学等基础物理视角,通过分析岩石圈板块边界及内部基本受力特征,来阐述岩石圈板块不同边界类型形成、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变形等的动力学问题。通过引导不同学科知识点的系统融合,为培养跨学科人才打好知识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板块构造基本理论;连续-非连续介质应力-应变;弹性板块理论;材料流变学及非弹性变形;岩石圈均衡与挠曲等。

预修课程
普通地质学或构造地质学;地球动力学基础;构造物理学基础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板块构造基础 8.0学时 何建坤
第1节 岩石圈板块基本特征
第2节 板块边界类型
第3节 定量板块运动学
第4节 威尔逊旋回
第5节 岩石圈变形:从板块边界到板块内部
第二章 板块基本力学特征 8.0学时 何建坤
第1节 应力与应变
第2节 弹性薄板力学
第3节 断裂与摩擦
第4节 连续介质非弹性与地幔对流
第三章 流变学与岩石圈板块力学强度 10.0学时 何建坤
第1节 物质流变与机理
第2节 岩石圈分层流变学模型
第3节 岩石变形弹脆性特征
第4节 岩石圈强度包络线
第5节 岩石圈强度与变形:从大陆到大洋
第四章 岩石圈板块均衡与挠曲挠曲 8.0学时 何建坤
第1节 岩石圈板块均衡模式
第2节 岩石圈均衡响应
第3节 岩石圈挠曲力学模型
第4节 均衡与挠曲:从大陆到大洋基本变形特征
第五章 板块边界与内部变形动力学模型 6.0学时 何建坤
第1节 俯冲带及其动力学
第2节 地幔对流模式与地幔上涌
第3节 考试

参考书
1、 Geodynamics (Second Edition) D. L. Turcotte and G. Schubert 200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Isostasy and Flexure of the Lithosphere A.B. Watts 200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Computional methods for Geodynamics A. Ismail-Zadeh and P. J. Tackley 201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Fundamentals of Rock Mechanics J.C. Jaeger et al 2007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5、 地球动力学 傅容珊等 2004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何建坤,男,1963年1月生于江苏苏州,民革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活动构造GNSS/InSAR测量和多尺度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1984年7月在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及勘探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在中国矿业大学获煤田构造地质硕士学位;1996年2月于南京大学获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8-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0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曾多次在法国国家科学中心(CNRS)、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和密苏里大学开展访问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