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编码:1800840713X2P2003H
英文名称:Remote Sensing of Ecosystem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王思远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为生态学、自然地理学、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在研究生初步具有了以上学科相关基础知识后,生态遥感原理与方法将以课堂教学+专题研讨的形式介绍生态遥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方法及其前沿科学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生态遥感科学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及趋势。
预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生态学、遥感概论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生态遥感概述 1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遥感、生态遥感及陆地生态系统
第二章 用于生态学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 2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遥感的基本概念
第2节 遥感图像处理基本方法
第3节 遥感生态大数据处理关键方法
第4节 常用生态遥感处理系统
第三章 生态遥感常用生态系统模型原理 1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陆地生态系统建模原理
第2节 国内外通用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建模原理
第四章 陆地生态系统遥感宏观监测方法 2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陆地生态系统遥感宏观分类体系
第2节 陆地生态系统遥感宏观信息提取方法
第3节 陆地生态系统遥感宏观监测
第五章 陆地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分析 2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陆地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格局与过程分析要点
第2节 陆地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格局与过程通用分析模型
第3节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陆地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分析模型及方法
第六章 植被生态关键参量遥感反演 2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遥感定量反演基本原理
第2节 关键植被生态参量遥感定量反演
第3节 遥感植被反演的一些问题探讨
第七章 植被物候遥感监测与分析 2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植被物候的概念
第2节 遥感植被物候反演基本原理及模型
第3节 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时空特征分析
第4节 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第八章 植被生产力遥感监测与分析 2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生产力的概念
第2节 遥感植被生产力遥感反演基本原理及模型
第3节 青藏高原植被生产力的时空特征分析
第4节 植被生产力(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第九章 植被遥感技术实践 2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植被遥感技术实践
第十章 河流湖泊水环境遥感监测原理与分析 3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河流湖泊水体遥感提取与分析
第2节 流域水环境遥感反演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3节 高寒河流水环境的时空变化分析
第4节 高寒河流水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十一章 冰川积雪遥感监测原理与分析 2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冰雪关键参量遥感提取与反演原理与方法
第2节 全球变暖影响下的青藏高原冰雪时空过程
第3节 积雪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第4节 冰雪过程对高寒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十二章 农业生态遥感数据处理与参量反演 2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综合遥感作物面积提取技术
第2节 作物各类营养组分遥感反演
第3节 作物光合参数的多光谱遥感反演
第4节 作物叶绿素含量高光谱遥感反演
第十三章 农业生态遥感监测模型与分析方法 1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农业生态系统组成及相互作用
第2节 农业生态遥感通用模型
第十四章 城市生态遥感的基本原理 3学时 孙然好
第1节 城市生态遥感的基本概念
第2节 城市景观的遥感解译特征
第3节 城市生态遥感的技术发展
第十五章 城市景观特征遥感识别方法 3学时 孙然好
第1节 城市景观变化的遥感识别
第2节 城市景观格局与功能识别
第3节 城市形态变化的遥感识别
第十六章 城市生态信息识别与评估方法 3学时 孙然好
第1节 城市生态信息的遥感原理
第2节 城市典型生态问题与反演
第3节 城市热岛效应特征与识别
第十七章 城市热环境模拟与调控管理 3学时 孙然好
第1节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
第2节 城市内部热量的影响因素
第3节 城市热岛效应的数值模拟
第十八章 城市生态遥感的技术实践 3学时 孙然好
第1节 城市生态遥感实习
第十九章 期末考试-答疑 1学时 王思远
第1节 期末考试-答疑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王思远,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二级),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博导,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模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全球及区域陆表格局与地理过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C-N-W循环与全球变化遥感的研究,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计划、国家863、973以及重点研发、国家科技支撑、科学院先导专项项目等30多项,已发表论文、专著180多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的论文100余篇,是三个国际SCI期刊编委。孙然好,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生态学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研究景观格局与过程模型、景观格局变化的水热效应与机理等,致力于通过景观格局优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理论与实践。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5部。兼任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