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文化遗产概论
课程编码:1800840705Z1P4004H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课时:20
学分:1.00
课程属性:研讨课
主讲教师:闵庆文等
教学目的要求
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富,其保护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自然遗产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利用、传承。通过讲授与研讨,使学生系统了解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与分类,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及演变,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及演变,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以及国内外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典型案例等,拓展自然与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熟悉该领域发展脉络与科学研究前沿,为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预修课程
无
大纲内容
第一章 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概念、类型与保护意义 2.5学时 闵庆文
第1节 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概念
第2节 世界遗产体系
第3节 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体系
第4节 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二章 自然类遗产及其保护 3学时 何思源
第1节 缘起与发展历程
第2节 自然类遗产主要类型及保护方法
第3节 自然类遗产的等级及保护方法
第4节 自然类遗产保护发展趋势
第三章 文化类遗产及其保护 3学时 何思源
第1节 缘起与发展历程
第2节 文化类遗产主要类型及保护方法
第3节 文化类遗产的等级及保护方法
第4节 文化类遗产保护发展趋势
第四章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方法 3学时 闵庆文
第1节 缘起与发展历程
第2节 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
第3节 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方法
第4节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趋势
第五章 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 3学时 焦雯珺
第1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
第2节 其他国际组织的遗产申报与管理
第3节 中国文化类遗产申报与管理
第4节 中国非物质文化申报与管理
第六章 自然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利用 2.5学时 闵庆文
第1节 自然类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第2节 文化类遗产的活化利用
第3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第4节 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热点问题 3学时 闵庆文
第1节 遗产的原真保护与动态保护
第2节 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融合性保护
第3节 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
第4节 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闵庆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旅游规划设计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办公室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资源生态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环境经济学分会理事,中国气象学会生态与农业气象学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生态与农业环境学报》编委;何思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地理学-经济学双学士(2006)、生态学硕士(2009),剑桥大学地理系博士(2014)。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分会执行秘书长(2019-2024)。曾任剑桥气候变化对策研究所(2013-2015)、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专员(2015-2017),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2019)。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合作撰写和编辑书籍4部,担任多个国际期刊以及国内期刊审稿人;焦雯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兼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分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轮值秘书长,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