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
课程编码:180084083000P1007H
英文名称:Drinking Water Safety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杨敏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各专业研究生的学科核心课,同时也可作为其它化工、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1、教学目的:重点结合国内外饮用水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通过系统讲授影响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水质安全评价和管理、以及污染物控制技术原理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掌握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新技术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及科研打下基础。
2、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方法;(2)了解我国供水行业的基本概况、水质标准制定和管理策略;(3)了解饮用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的前沿与发展方向。
预修课程
无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概论:饮用水及饮用水安全 2学时 杨敏
第1节 饮用水安全的相关定义、饮用水功能;饮用水污染与水质风险;
第2节 饮用水标准与水质安全保障概述
第二章 饮用水处理工艺概述 2学时 杨敏
第1节 结合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影响因素,概述性介绍饮用水处理工艺及其发展历史沿革
第三章 饮用水管理策略 2学时 杨敏
第1节 水源→水厂→管网→龙头的全过程管理策略
第2节 饮用水行业管理模式
第四章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原理、设计与技术发展方向 4学时 于建伟
第1节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
第2节 常规处理工艺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发展趋势
第五章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原理、设计与技术发展方向 4学时 于建伟
第1节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第2节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工程设计和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趋势
第六章 膜法饮用水处理技术 4学时 刘锐平
第1节 饮用水膜处理技术原理
第2节 饮用水膜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工程案例
第七章 饮用水消毒化学与消毒副产物控制 4学时 于建伟
第1节 饮用水主要消毒方式及消毒副产物分类
第2节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产生与控制技术原理
第八章 饮用水特殊污染物控制-1 4学时 刘锐平
第1节 饮用水特殊污染物(铁、锰、砷、氟)的控制技术原理
第2节 饮用水特殊污染物(铁、锰、砷、氟)控制技术应用与工程案例
第九章 饮用水特殊污染物控制-2 2学时 刘锐平
第1节 饮用水特殊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原理(硝酸盐、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及工程应用案例
第2节 饮用水特殊污染物(硝酸盐、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控制技术应用及工程案例
第十章 小规模供水系统设计 2学时 刘锐平
第1节 小规模及集成供水技术处理原理
第2节 小规模及集成供水的工艺、设计及工程案例
第十一章 供水管网内部腐蚀与控制(一) 3学时 石宝友
第1节 管网输配过程水质安全问题概述
第2节 铁质管材腐蚀的基本特征
第3节 管网“黄水”特征、成因与控制技术原理
第十二章 供水管网内部腐蚀与控制(二) 2学时 石宝友
第1节 管网中铜的腐蚀特征、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原理
第2节 管网中铅的腐蚀特征、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原理
第十三章 非金属管材与水质安全 2学时 石宝友
第1节 水泥管的特征、污染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2节 塑料类管材及新型管材特征、污染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四章 管网输配过程微量污染物的累积与释放 3学时 石宝友
第1节 管网输配过程微量污染物的类型及来源
第2节 微量污染物累积、释放过程与控制技术原理
第十五章 管网输配过程微生物风险与控制 3学时 石宝友
第1节 管网微生物种类、存在形态及生物膜的危害
第2节 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
第3节 管网中的致病微生物及微生物风险控制
第十六章 供水管网的优化运行管理 3学时 石宝友
第1节 管网漏损评估方法、漏损监测与控制
第2节 管网优化维护、管理及控制
第十七章 饮用水特征水质问题讲座 2学时 杨敏
第1节 邀请专家就某一特征水质问题进行专题讲授并讨论
第十八章 我国供水行业概况与管理策略 4学时 杨敏
第1节 邀请专家对大型供水工程的设计、运行及管理进行介绍并讨论
第2节 邀请专家对大型供水工程的设计、运行及管理进行介绍 并讨论
第十九章 饮用水标准与水质标准编制 2学时 杨敏
第1节 邀请专家就饮用水标准与水质标准编制进行讲授并讨论
第二十章 课程实践:水处理工程实践 4学时 于建伟
第1节 自来水长工艺的参观及实践
第二十一章 课程讨论: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新技术发展趋势 2学时 杨敏
第1节 研究生分别就主题进行汇报、讨论
教材信息
1、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原理
曲久辉
2007年04月
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杨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ACS ES&T Water 期刊副主编。长期从事饮用水安全保障原理与技术研究,将水环境治理与饮用水安全融为一体,在饮用水污染物高通量识别、风险评价、源头阻断与过程调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近五年发表论文100 余篇,出版专著3部,作为起草专家参加《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等重要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于建伟,博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水协(IWA)嗅味专委会主席、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理事、全国检查机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专家、《净水技术》杂志编委等。研究兴趣包括水中风险污染物识别、产生机制与控制原理,水源产嗅藻生长机制与控制、水深度处理技术与装备开发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水专项、基金等课题20余项,构建形成系统化的饮用水嗅味识别与控制技术体系,应用于10余座水源及水厂嗅味控制工程。通讯/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负责《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饮用水嗅味控制与管理技术指南》等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修订5项,专利/软件著作权8项,出版专著3部,获中科院杰出成就奖、华夏奖一等奖、城镇水科技奖特等奖等6项。石宝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水处理技术原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Water Res.和Environ. Sci. Techno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或参编标准/指南/导则等5项,参编专著4项。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刘锐平 ?博士,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大学水质与水生态研究中心 副主任,给水排水教研所 所长。先后获杰出青年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资助;任国际水协会(IWA)中国青年委员会副主席、主席(2012-2018),中国环境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副主任委员(2018-)。研究兴趣包括水处理物理化学过程、污泥资源化与风险控制、废物资源能源转化、工业废液处置与资源化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IWA全球创新项目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