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修复与资源工程
课程编码:1800840705Z1P2001H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Remediation 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
课时:50
学分:2.5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雷梅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基于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自然资源学教学需求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够感受到科学研究如何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硕士阶段要求同学们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本课程依托环境修复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带领同学们体会科学的本质是发现,技术的灵魂是发明,工程的核心稳定可靠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产业的基础是一系列的工程实践探索与累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启发同学们以工程技术的思维推进硕士阶段的研究,未来能够在资源环境领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顺利开展基本理论假设—概念设计—概念模型验证—实验室验证—关键功能验证—放大试验—样机测试—工程样机—工程技术装备或产品的工程科学研究。未来的资源工程和环境修复领域里,新生力量的选题更加直面工程需求,研发成果能够为解决实践问题发挥更加实质性的作用。
预修课程
资源环境基础,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3学时 雷梅
第1节 基本定义和原理
第2节 环境修复与废物资源化工程研究领域的特色
第二章 农用地环境修复工程 9学时 雷梅
第1节 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第2节 矿山修复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
第3节 实践应用(农用地修复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工业场地环境修复工程 9学时 雷梅
第1节 工业场地修复工程技术发展
第2节 场地修复工程技术
第3节 实践应用(工矿用地修复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技术需求的尺度效应及其工程应用 6学时 雷梅
第1节 技术需求的尺度效应
第2节 现场监测设备的痛点与技术卡点
第五章 环境管理政策与环境修复工程发展 9学时 雷梅
第1节 土壤环境管理基础与政策
第2节 高风险区域识别
第3节 实践应用(环境管理的工程技术)
第六章 微生物在有机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3学时 郑国砥
第1节 有机废弃物的产生与处理现状
第2节 有机废弃物的生化处理技术
第3节 微生物在堆肥过程中的作用和调控
第七章 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有毒有害物质工程调控 6学时 郑国砥
第1节 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第2节 资源化工程的风险管控技术
第3节 有毒有害物质转化特征
第4节 有毒有害物质工程调控措施与优化
第八章 有机固废设施臭气的二次污染控制 3学时 郑国砥
第1节 臭气的危害与产生机理
第2节 臭气的检测
第3节 臭气的控制技术
第九章 考试 2学时 郑国砥
第1节 考试
教材信息
1、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陈同斌
2015年12月
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雷梅:研究员,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资源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相关论文160余篇,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曾在墨尔本大学植物系作访问研究,2003年被北京市科委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2008年以来一直担任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矿山复垦的技术咨询专家;陈同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固废资源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与绿色制造技术分会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等;担任30余家国内外学术刊物编委;郑国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资源工程与环境修复研究室副主任。兼任国际标准化委员会污泥回收、循环、处理和处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全国城镇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恶臭污染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副理事长等。主要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与环境修复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环保公益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编制人先后负责起草国家、住建部和地方标准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4项。参与研制的“污泥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成套设备研发与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