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课程编码:B0821003Y
英文名称:China Geography
课时:52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主讲教师:王姣娥等
中文介绍
中国地理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将使学生理解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及变化,掌握现阶段中国发展的国情特征,掌握中国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的分布以及区域特征,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治理中的成就和挑战,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德育的综合培养。通过课程学习也将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地理学思维,并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一定基础。
英文介绍
Chinese geography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in the field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It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China's position and changes globally, grasp the curren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development, grasp the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atural and economic factors, understand the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erritorial space governance, apply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solve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especially enhance practical abilities in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and achiev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abilities, and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course learning, students will further establish geographical thinking and lay a certain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course learning and practice.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担任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作用。通过本课多种形式的教与学要达到三个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中国自然要素分布的基本知识;2)使学生掌握中国经济要素的基本知识;3)使学生对中国区域特征具有基本的分析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1)了解和熟悉中国自然与经济地理格局的基本内容为及格;2)熟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背后形成的原因为良好;3)可以综合运用自然和经济地理知识分析区域问题为优秀。
预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主要内容
绪论(2课时)(了解)
第1讲 中国地理区位及特征(2课时)
01-01 地理区位及其地理意义(理解)
01-02 中国国土与地理特征(掌握)
第2讲 中国自然地理结构(8课时)
02-01 地貌结构及形成原因(掌握)
02-02 季风气候与水热结构(掌握)
02-03 土地覆盖与自然地带(掌握)
02-04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理解)
第3讲 中国人文地理结构(10课时)
03-01 行政区划(掌握)
03-02 人口与城镇化(掌握)
03-0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了解)
03-04 能矿资源分布格局与特点(了解)
03-05 经济地理与工业化进程(了解)
第4讲 区域地理-东北地区(2课时,讲授)(了解)
第5讲 中国海洋地理与海洋保护(4课时)
05-01 海洋国土与地理特点(掌握)
05-02 海岸开发与保护(了解)
第6讲 中国流域地理与流域保护(4课时)
06-01 重要流域与地理特点(掌握)
06-02流域开发与保护(了解)
06-03 讨论:长江开发与保护的地理问题(理解)
第7讲 资源利用与灾害防治(4课时)
07-01 自然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了解)
07-02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理解)
第8讲 中国关键地理工程(4课时)
08-01 地理工程简介(了解)
08-02 中国重大地理工程(掌握)
第9讲 生态文明建设与空间治理(4课时)
09-01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了解)
09-02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治理模式(理解)
第10讲 典型区域分析与讨论-2(4课时)
10-01学生汇报与讨论
10-02学生汇报与讨论
第11讲 答疑与考试(4课时)
11-01 课程总结、作业汇评与答疑
11-02 考试
课时分配
章节/学时分配 | 讲课 | 习题课 | 实验课 | 上机课 | 讨论课 | 其它 |
绪论 | 2 | 0 | 0 | 0 | 0 | 0 |
第1讲 | 2 | 0 | 0 | 0 | 0 | 0 |
第2讲 | 8 | 0 | 0 | 0 | 0 | 0 |
第3讲 | 10 | 0 | 0 | 0 | 0 | 0 |
第4讲 | 2 | 0 | 0 | 0 | 0 | 0 |
第5讲 | 4 | 0 | 0 | 0 | 0 | 0 |
第6讲 | 2 | 0 | 0 | 0 | 2 | 0 |
第7讲 | 4 | 0 | 0 | 0 | 0 | 0 |
第8讲 | 4 | 0 | 0 | 0 | 0 | 0 |
第9讲 | 4 | 0 | 0 | 0 | 0 | 0 |
第10讲 | 0 | 0 | 0 | 0 | 4 | 0 |
第11讲 | 4 | 0 | 0 | 0 | 0 | 0 |
课程思政
(1)本课程将系统介绍中国的国土与地理特征,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疆域、国土的概念内涵,并将海洋国土和海洋文化贯彻其中,培养学生国家安全、国土安全的意识,增强爱国教育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2)本课程将在中国地理的课程教育中蕴含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祖国的壮丽河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元的民族文化等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3)通过对我国自然、人文等基本国情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在全球自然、经济、政治、交通和文化中的地位,并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并立志通过技术进步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教材
教材:
1)赵济、陈传康主编,中国地理, 199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978-7-04-007265-5
2)王静爱主编,中国地理教程, 200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20733-0
3)王静爱, 左伟编. 中国地理图集. 2007,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ISBN:9787503153037
教学参考书:
1)赵济,新编中国自然地理. 201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明光,中国自然地理图集(第三版). 2010,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3)韩渊丰等著. 中国区域地理(第二版).2008,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胡兆量,韩茂莉等. 中国区域发展导论(第二版).200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课程教师信息
王姣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位委员会委员、所研究生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人文-经济地理教研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第十二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获得者,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8-2010年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曾在香港浸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地理系访学。研究方向为:交通地理,经济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先后组织3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PNAS、TRA、JTG、地理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SSCI 50余篇。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女地理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区域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主流学术刊物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副主编、《热带地理》副主编 及Transport Reviews, Progress in Economic Geography和《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世界地理研究》等期刊编委。曾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启明星优秀人才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国家知识产权局二/三等奖等。主持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013-2015年参与校级优秀课程《现代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授课,201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产业与交通地理学》的主讲教师,2018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课程《中国地理》的主讲教师,该课程于2021年获得“校级优秀课程”和“学院级优秀课程”荣誉。
马丽,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女地理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秘书长。200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曾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学。以产业地理与区域发展为研究方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研发计划、973和国家生态环境部的重点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参编著作近30余部。
其它说明
考核方式:
课前测20%+作业与汇报30%+期末考试50%(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