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方法
课程编码:1800830708Z2P2003H
英文名称:Technology and Methods of Geophysical observations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许卫卫等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史,熟悉这些探测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范围、优势以及当前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预修课程
无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学时 许卫卫
第1节 课程总体内容介绍
第二章 地震观测技术与方法 15学时 许卫卫
第1节 地震仪原理及历史
第2节 宽频带地震观测
第3节 地震观测台网
第4节 地震仪器响应
第5节 地震数据格式
第6节 地震信号和噪声
第7节 地震台阵及数据处理方法
第8节 光纤传感及地震学应用
第三章 重力观测及应用 6学时 韩建成
第1节 重力基础概念和发展历史
第2节 重力观测和重力归算
第3节 重力观测应用
第四章 地磁场探测及应用 6学时 焦立果
第1节 地表地磁观测
第2节 航空和卫星磁测
第3节 全球及区域地磁图/模型
第4节 地磁图/模型应用
第五章 空间对地观测及应用 6学时 王永哲
第1节 InSAR技术原理与方法
第2节 GNSS技术原理与方法
第3节 空间对地观测的地球物理应用
第六章 观象台观测实践 6学时 许卫卫
第1节 观测台站及实验室参观
第2节 宽频带地震仪观测实践
参考书
1、
New Manual of Seismological Observatory Practice (NMSOP-2)
Peter Bormann
2012年1月
2、
Geodesy (4th edition)
Torge Wolfgang
2012年5月
3、
地磁场与磁力勘探
管志宁
2005年8月
4、
InSAR原理与应用
刘国祥
2019年5月
5、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第三版)
李征航
2022年6月
课程教师信息
许卫卫,男,1978年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地壳深部探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地震观测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10余项,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20余篇。荣获2023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韩建成,男,1983年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重力场建模、时变重力场应用以及高性能计算等研究,在利用GRACE探测大规模火灾对水储量变化的影响、基于陆地重力观测数据构建时变重力场模型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焦立果,男,1978年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委会委员,主要从事行星磁场发电机数值模拟、地球岩石圈磁场、无人机航磁探测及地震活动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及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10余项,在相关领域发表SCI研究论文10余篇;王永哲,男,1980年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地震科学进展》青年编委。主要从事GNSS/InSAR地壳形变及其地球物理机理研究,主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装备预先研究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个项目,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荣获2018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