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
课程编码:180096120400M1002H
英文名称:Public Policy Science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叶中华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以问题导向、关注政治过程如何决策的课程。本课程着眼于培养研究生掌握公共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的相关知识,熟悉政策规划与政策分析的概念、理论、方法与原则,着重介绍各级政府的政策过程循环、政策变迁、理性选择、利益集团等社会经济学的解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初步掌握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而增进研究生对公共政策相关问题和现象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能够在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和演进历史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基本要素;掌握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而增进研究生对公共政策相关问题和现象的理解,并为研究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使研究生掌握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模型路径,掌握具体的决策与分析技术,熟悉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和途径,了解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主要历史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共政策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公共管理学科基础;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案例讨论。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公共政策的相关知识与历史,掌握公共政策的涵义,了解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把握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历史线索,了解古今中外的政策思想。
2、通过介绍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公共政策的定义、特征、本质、功能和基本的分类方法;了解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公共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握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诸环节和逻辑流程——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监控,掌握公共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掌握公共政策去向的三种可能性:持续、调整或终结和公共政策周期。
3、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
预修课程
无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公共政策导论 6.0学时 叶中华
第1节 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
第2节 公共政策学的范式
第3节 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主体、客体和政策环境 7.0学时 叶中华
第1节 公共政策主体
第2节 公共政策客体
第3节 公共政策环境
第4节 案例分析
第三章 公共政策问题界定 7.0学时 叶中华
第1节 政策问题的性质
第2节 问题界定的过程
第3节 问题界定的方法
第4节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公共政策目标、要素和标准 7.0学时 叶中华
第1节 政策目标
第2节 关键要素
第3节 评估标准
第4节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公共政策备选方案 7.0学时 叶中华
第1节 备选方案的必要性与来源
第2节 备选方案产生的步骤
第3节 备选方案产生的方法
第4节 案例分析
第六章 公共政策方案比较与择优 7.0学时 叶中华
第1节 第1方案比较的内容
第2节 方案比较的方法
第3节 方案抉择
第4节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与监测 7.0学时 叶中华
第1节 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
第2节 政策执行的工具选择
第3节 政策执行中的监测
第4节 案例分析
第八章 公共政策结果评估 7.0学时 叶中华
第1节 政策评估概述
第2节 政策评估的过程和模式
第3节 政策评估的方法
第4节 案例分析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创新 5.0学时 叶中华
第1节 公共政策创新的特点与类型
第2节 公共政策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3节 公共政策创新的主要实现机制
教材信息
1、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2004年12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
公共政策学(第二版)
宁骚
2011年6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决策过程
林德布洛姆
1988年12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3、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叶海卡·德罗尔
1996年1月
上海远东出版社
4、
理解公共政策
托马斯·R.戴伊
2011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叶中华,男,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历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曾到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等校学习。近年来,先后主持、“政府管理效率与制度创新研究”等60多项课题,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己培养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百余名。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多部学术著作,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交多篇重要决策咨询报告,获得批示并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