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理论与综合应用
课程编码:280227070503P2005
英文名称:Remote?Sensing:?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
课时:50
学分:2.5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李爱农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面向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地理学等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同时也可作为环境、生态、土壤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定位于遥感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扩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科交叉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和专业性,重点围绕遥感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综合应用实践,系统介绍遥感学科内涵、研究前沿热点、技术方法和典型应用案例。使学生系统了解遥感学科定位与作用、关注的重大问题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趋势,系统掌握遥感学科理论和方法,为今后在地理学和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预修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图像处理、地球系统科学等大学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遥感原理与发展历程 3学时 李爱农
第1节 遥感电磁辐射原理
第2节 遥感发展历程
第3节 我国遥感事业发展
第二章 遥感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3学时 李爱农
第1节 遥感数据源分类
第2节 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
第3节 热红外和微波遥感
第三章 土地利用/覆被监测与变化 3学时 李爱农
第1节 遥感图像处理与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第2节 中国土地覆被/利用数据生产流程
第3节 土地利用遥感在我国城市和流域的应用
第四章 图像处理与土地利用分类实践 3学时 李爱农
第1节 主流卫星遥感图像处理方法
第2节 国产卫星遥感图像处理方法
第3节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与精度评价
第五章 遥感空间分析与GIS制图 3学时 赵伟
第1节 遥感数据类型
第2节 GIS空间数据分析
第3节 遥感数据制图基本概念
第六章 GIS空间分析与制图实践 3学时 赵伟
第1节 GIS软件及其操作
第2节 地理空间分析上机操作
第3节 GIS制图实践
第七章 植被遥感理论与应用 3学时 赵伟
第1节 植被的特征和遥感监测机理
第2节 植被参数的遥感反演
第3节 植被遥感监测应用
第八章 水生态遥感 3学时 赵伟
第1节 蓝藻水华和水草监测生态意义
第2节 藻华和水草遥感监测机理与方法
第3节 我国典型湖泊草、藻时空变化
第九章 水生态遥感实践 3学时 边金虎
第1节 蓝藻水华卫星遥感监测实践
第2节 水生植被卫星遥感监测实践
第3节 水生态遥感数据产品介绍与下载
第十章 水环境遥感 4学时 边金虎
第1节 水环境遥感理论基础
第2节 水环境遥感模型
第3节 水环境遥感典型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水环境遥感实践 3学时 边金虎
第1节 不同卫星数据下载与预处理
第2节 大气校正模型与数据处理
第3节 水环境卫星产品批处理与制图
第十二章 水体碳循环遥感 3学时 边金虎
第1节 水体不同碳组分遥感原理
第2节 水体溶解和颗粒有机碳遥感
第3节 水体无机碳(CO2、CH4)遥感
第十三章 天空地立体监测 3学时 靳华安
第1节 天空地立体监测框架
第2节 无人机遥感
第3节 地基视频遥感
第4节 天空地立体监测典型案例
第十四章 土壤遥感 3学时 靳华安
第1节 土壤特性及遥感监测机理
第2节 土壤等环境参数反演方法
第3节 土壤遥感监测应用
第十五章 自然灾害遥感 3学时 靳华安
第1节 蓝藻水华灾害监测预警
第2节 洪水灾害监测预警
第3节 干旱灾害监测预警
教材信息
1、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
赵英时
2013年04月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李爱农,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王朗山地遥感四川省野外观测研究站站长,二级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WR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BR计划”(A类)人才,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山地定量遥感及其综合应用研究,发表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5部,地图集3套,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赵伟,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从事山地水热过程定量遥感研究,发表多篇论文,获得李小文青年科技奖等多项。
边金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学术秘书,副研究员,王朗山地遥感四川省野外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发表多篇论文,获得艾尔斯维尔国际擎天神奖等多项。
靳华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从事山地植被定量遥感研究,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