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环境土壤学

课程编码:280227083001P3010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朱波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土壤基本性质;土壤中的碳、氮、硫和磷及其环境效应;土壤中的氟、硒和碘的环境行为与环境质量;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核素等环境行为及效应;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及原理;土壤退化与防治;环境土壤学研究法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环境土壤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预修课程
土壤学、环境化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3学时 朱波
第1节 环境污染与土壤污染,环境土壤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2节 环境土壤学需要掌握的观点与思路
第二章 土壤基本性质概述 6学时 朱波
第1节 土壤基本组成
第2节 土壤物理和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第3节 土壤形成与分布,土壤分类
第4节 土壤功能与环境质量
第三章 土壤中的碳、氮、硫和磷及其环境效应 6学时 朱波
第1节 土壤中碳、氮的含量、形态及其转化
第2节 土壤中硫和磷的含量、形态及其转化
第四章 土壤中的氟、硒和碘的环境行为与环境质量 3学时 张建辉
第1节 三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形态及其转化
第2节 三种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五章 土壤重金属环境行为及效应 3学时 张建辉
第1节 主要重金属元素来源、形态与运移形式
第2节 典型重金属在土壤的行为与环境效应
第六章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其效应 3学时 张建辉
第1节 土壤中主要有机污染物概述、环境行为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2节 土壤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第七章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环境行为与管理 3学时 张建辉
第1节 典型放射性核素的土壤化学行为、毒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2节 土壤-植物系统中典型放射性核素的迁移
第八章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及原理 3学时 张建辉
第1节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各技术主要特点及应用
第2节 研究展望
第九章 土壤退化与防治 3学时 刘刚才
第1节 土壤侵蚀、荒漠化和环境质量变化
第2节 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与环境质量
第十章 环境土壤学研究法及复习 4学时 刘刚才
第1节 土壤调查采样技术、土壤典型污染物总量分析方法
第2节 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研究方法
第3节 复习
第十一章 考试 3学时 刘刚才
第1节 考试

教材信息
1、 《环境土壤学》第三版 陈怀满 2018年08月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朱波,成都山地所 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四川省土壤学会和四川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张建辉,成都山地所 研究员、博导。
刘刚才,成都山地所 研究员、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