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海洋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课程编码:2802140707Z1P4001 英文名称:Marine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课时:20 学分:1.00 课程属性:研讨课 主讲教师:窦硕增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海洋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生物资源学、渔业生态学及海洋化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专业研讨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的监测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海洋生物资源修复等。通过课程教学与研讨,使同学们认识海洋资源保护利用的前沿科学理论基础,了解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后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为后续开展海洋生态和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概论 3学时 窦硕增
第1节 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基本概念与理论
第2节 湿地及其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
第3节 国内外重要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概况
第二章 典型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第1节 河口生态系统 3学时 窦硕增
第2节 珊瑚礁生态系统 5学时 刘胜
第3节 红树林生态系统 3学时 窦硕增
第4节 其它脆弱滨海生态系统 1学时 窦硕增
第三章 渔业生态系统修复与资源养护理论与技术 4学时 窦硕增
第1节 渔业生态系统修复及资源养护基本理论
第2节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资源适应性管理
第3节 渔业资源生态修复与养护理论与技术
第四章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与生物资源养护实践 1学时 窦硕增
第1节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与生物资源养护实践

参考书
1、 海洋牧场构建原理与实践 杨红生 2017年2月 科学出版社
2、 海洋生态学 沈国英 2010年1月 科学出版社
3、 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刘冬梅 2017年5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4、 生态修复学导论 刘俊国 2017年11月 科学出版社
5、 海岸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管理 骆永明 2021年3月 科学出版社
6、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演变机制与生态修复 韩广轩 2018年6月 科学出版社
7、 河口生态学 陆健健 2003年10月 海洋出版社
8、 珊瑚礁科学概论 余克服 2018年9月 科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窦硕增,男,研究员,博士,博士生指导教师,国科大海洋学院岗位教授。一直从事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在近海环境变化下生物种群资源补充机制及其适应性响应、近海典型生态系统演变特征与修复、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渔业资源修复、污染物在食物网上的传递累积及其对种群的毒理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进展。承担科研项目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中英文专著6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人次。
黄晖,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站长。长期从事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压力对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响应模式研究,取得了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率先在国内开展珊瑚礁的退化与恢复机制研究,进行造礁石珊瑚人工繁育和培植技术研发,并成功进行了大规模工程化示范。任中国太平学会珊瑚礁分会会长、中国海洋学会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理事等。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发表论文数十篇,撰写珊瑚礁相关专著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