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园艺性状品质形成与调控
课程编码:180209090706M2001H
英文名称:Quality Formation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Major Horticultural Traits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王亮生等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园艺作物的色泽、香气、花期、花型、抗性等主要园艺性状形成与调控的化学与分子机制,学习分子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花卉新品种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预修课程
植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概论 6学时 王亮生
第1节 园艺作物及其多样性
第2节 园艺作物的品质构成
第3节 观赏植物草花的品质
第4节 色泽表型与植物色素
第5节 香气表型与挥发物/香气成分
第6节 色泽和香气的关联性
第二章 色泽的形成与调控 11学时 王亮生
第1节 材料采集、储存和前处理
第2节 花青素苷与色泽形成
第3节 花青素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4节 花黄素与色泽形成
第5节 类胡萝卜素与色泽形成
第6节 叶绿素与色泽形成
第7节 甜菜素与色泽形成
第8节 原花青素与色泽形成
第9节 色泽形成机制与调控(复习)
第三章 香气的形成与调控 7学时 王亮生
第1节 萜类与香气形成
第2节 苯环型/苯丙素类与香气形成
第3节 脂肪族、含氮含硫物质与香气形成
第4节 香气释放、传粉与进化
第5节 香气成分分析
第6节 香气形成与调控(复习)
第四章 花期的形成与调控 6学时 徐文忠
第1节 引言
第2节 植物开花的光周期调控途径
第3节 春化途径
第4节 植物开花的其他调控途径
第五章 花型的形成与调控 6学时 徐文忠
第1节 引言
第2节 花的发育
第3节 花器官发育的模型
第4节 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
第六章 分子育种 9学时 徐文忠
第1节 杂交育种
第2节 花色的分子育种
第3节 花香的分子育种
第4节 色素生物合成的多基因集成系统
第5节 基因组编辑育种
第七章 植物抗性的形成与调控 9学时 任红旭
第1节 植物抗性概述
第2节 植物对光胁迫、氧化胁迫以及水分亏缺的响应
第3节 植物对盐渍、高温、低温以及缺氧胁迫的响应
第4节 植物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及应答
第八章 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 3学时 任红旭
第1节 花卉相关知识产权制度
第2节 花卉新品种与良种审定及花卉新品种国际登录
第九章 考试 3学时 任红旭
第1节 考试
参考书
1、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2版)
程金水、刘青林
2010年12月
中国林业出版社
2、
《植物细胞分化与器官发生》
许智宏、种康
2015年6月
科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王亮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日本鹿儿岛大学农学博士学位;中国园艺学会理事、水生花卉分会理事长、牡丹芍药分会副理事长;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观赏药用资源植物学,花色花香代谢生物学。
徐文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13.10-2014.10,赴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资源植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植物吸收、转运重金属及信号应答的分子机理。
任红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9年在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1999.8-2004.1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后、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博士后;研究方向:资源植物逆境生物学。
李珊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芍药属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芍药属植物观赏与油用品质形成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