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光束控制先进技术

课程编码:180092080401P4002H 英文名称:Advanced Technology for Beam Control 课时:20 学分:1.00 课程属性:研讨课 主讲教师:马浩统等

教学目的要求
光束控制是控制光束的波面和方向,将激光能量或者信息集中准确和稳定高效地传递到目标上面,主要由捕获跟踪瞄准、激光发射、传输与补偿等组成,被广泛应用于激光通信、激光雷达、光电对抗等领域,并逐步发展了微机电、相控阵、分布式多孔径等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并掌握光束控制的基本原理、应用背景需求及主要研究方向,了解光束控制领域的前沿技术动态,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光束控制技术的原理及主要应用 4学时 马浩统
第1节 光束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结构组成
第2节 光束控制技术主要技术分类、应用背景需求等
第二章 激光光场调控 4学时 马浩统
第1节 激光光场调控的基本原理
第2节 激光光场调控技术进展、主要的应用需求等
第三章 相控阵光束控制 4学时 马浩统
第1节 相控阵光束控制的基本原理
第2节 相控阵光束控制发展趋势、主要应用需求等
第四章 光学多孔径合成成像 4学时 谢宗良
第1节 光学多孔径合成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2节 光学多孔径合成成像技术特点、主要应用需求等
第五章 光束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 4学时 马浩统
第1节 案例介绍讨论
第2节 前沿技术及发展

参考书
1、 《傅立叶光学导论》,第四版 Joseph W. Goodman著;陈家璧等译著 44927 科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马浩统,男,1983年12月生,研究员,博导,党支部书记/中科院光束控制重点实验室前沿技术部部长,主要从事光束控制、新型光学成像探测等技术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光电系统设计研制经验,提出多孔径合成光束控制等技术创新,成功应用在我国多个重大任务系统中;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部委预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创新特区课题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得四川省直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直工委青年学习标兵、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光电所首届青年科技奖等,入选四川省高层次人才、中科院西部引进人才、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国家部委重点项目专家、四川省特聘专家、四川省科青联理事、四川省光学学会理事等。

谢宗良,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国家“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长期致力于成像光学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光学合成孔径成像、超衍射计算成像、非视域成像、高动态成像、分布式干涉成像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础加强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近年来,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主流工程光学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Photonics Research、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s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