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课程编码:180223081301PX002H 英文名称:The Architectural Art of Chinese Vernacular Dwellings 课时:30 学分:1.00 课程属性:公共选修课 主讲教师:吴艳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我国新时代的研究生应该广泛学习吸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区的民居建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不同自然环境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经过历史洗礼,凝练积累的珍贵民间智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从建筑学科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艺术。
民居是建筑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基于不同地域分布,中国民居种类多样且形态各异。每一种民居从规模、形制、结构、材料、构造、装饰等不同方面,都体现出各地群众应对不同外部自然环境,融合各自独特的人文传统,而精心营造的传统家园形象。如北京“四合院”、内蒙草原的“蒙古包”、黄土高原“窑洞”、福建“土楼”、西南地区的“干栏式住屋”、及青藏高原的藏族“碉房”等,都是伟大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本课程从建筑学专业领域解读各地民居,可以让新时代的研究生更加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
伴随当前各地出现的“古镇旅游”等热潮,越来越多的人群亲临到不同地区的聚落和建筑当中去,欣赏和聆听来自“自然”与“人文”融合创造的杰作,“民居”即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学习中国民居,可以让各位同学对各地区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建筑艺术等做一个全面认知,以更好地品鉴各地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如下:
1. 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民居文化。让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系统而清晰地认识我国民居的分布概况及其建筑文化。
2. 从建筑学专业的角度认知各地民居建筑艺术。带领各位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从建筑学学科的专业角度更好地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民居的建筑精华。
3. 结合当前社会旅游热点,把课堂学习的成果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
要求参加本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对我国的基本地域分区及其环境特征、文化背景知识有初步了解,并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文化有所关注;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具有学习热情。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中国民居文化概论(一):综述与历史 3.0学时 吴艳
第1节 中国民居知识导论
第2节 中国民居发展简史
第3节 中国民居分布概况
第二章 中国民居文化概论(二):堪舆与礼制 3.0学时 吴艳
第1节 中国堪舆文化特征
第2节 中国礼制文化与建筑
第3节 中国民居礼制文化
第三章 中国民居文化概论(三):自然与文化 3.0学时 吴艳
第1节 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建筑应对方法
第2节 回应不同自然环境的典型民居
第3节 应对外部自然环境的民居文化
第四章 中国华北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3.0学时 吴艳
第1节 北京四合院
第2节 天津四合院
第3节 山东海草房
第五章 中国西北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3.0学时 吴艳
第1节 西北窄院
第2节 平遥古城
第3节 西北窑洞
第六章 中国华东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3.0学时 吴艳
第1节 上海石库门里弄
第2节 江南水乡民居及私家园林
第3节 徽派建筑
第七章 中国华南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3.0学时 吴艳
第1节 福建大厝
第2节 客家土楼
第3节 开平碉楼
第八章 中国华中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3.0学时 吴艳
第1节 天井式合院
第2节 吊脚楼
第3节 少数民族建筑
第九章 中国西南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3.0学时 吴艳
第1节 滇中一颗印
第2节 白、纳西及滇藏民族建筑
第3节 傣、哈尼及佤族民族建筑
第十章 中国西部及东北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3.0学时 吴艳
第1节 西藏民居
第2节 青海及新疆民居
第3节 东北民居

参考书
1、 中国民居建筑(共三卷) 杨谷生,陆元鼎 2003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