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动物学实验
课程编码:180083070903P5001H
英文名称:Vertebrate paleontology Lab Course
课时:30
学分:1.00
课程属性:实验课
主讲教师:侯素宽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脊椎动物进化》课程的扩展实习,主要为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生开设,同时面向动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专业的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教授,希望研究生可以了解并实践古脊椎动物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探讨化石形态、分类、生活习性、分布、起源及演化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脊椎动物演化重要节点的认识,形成脊椎动物演化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建立起已绝灭的脊椎动物与其现生后代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的专业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对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专业技术、手段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
预修课程
无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古脊椎动物学基本原理及方法 4学时 侯素宽
第1节 介绍化石基本常识及研究方法
第2节 实习操作观察、修理与化石拍照、清绘
第二章 系统发育分析软件原理及操作实践 6学时 卢静
第1节 介绍系统发育分析软件及基本原理
第2节 操作实践系统发育分析、绘制演化树和讨论结果
第三章 三维可视化基本操作与三维打印技术 6学时 卢静
第1节 学习计算机三维可视化
第2节 三维打印并装架脊椎动物模型
第四章 经典化石观察 8学时 侯素宽
第1节 观察和讨论脊椎动物演化重要节点的特征演化并做比较
第五章 学生口头报告 6学时 侯素宽
第1节 完成实践课口头报告
教材信息
1、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4th edition
M. J. Benton
41922
Wiley Blackwell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侯素宽简历:
1981年6月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及地层学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各一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子课题一项。
2000.9 - 2004.6 北京大学地质系 学士
2004.9 - 2011.6 中国科学院大学 古生物及地层学专业 博士
2011.6 - 2015.6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5.7 - 2016.12 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 博士后
2018.9 – 2019.8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 访问学者
2017.1 – 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
卢静简历:
1980年4月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2010)。主要从事早期硬骨鱼类演化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20篇,含Nature Index论文6篇)。主导研发和迭代三维数据编辑及可视化软件2部(Vayu、Drishti);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4部。任《All Earth》编委;电子工具书《动物系统学与进化研究方法》编委。2020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在研一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子课题“早期脊椎动物演化与四足动物登陆”。
2021.11 - 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员
2016.12 - 2021.1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0.12 - 2016.1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16.07 - 2017.07,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