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高等构造地质学

课程编码:180083070904P2003H 英文名称:Advanced Structural Geology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侯泉林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课程适当浓缩了传统构造地质学教科书的基础知识部分,重点增加了当前国际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前沿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内容,介绍了一些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热门课题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概念,增加了部分实用知识内容和研究实例讨论,并尽量使狭义构造地质学知识向固体地球科学的相关学科进行扩展和衔接,同时注重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之熟悉当今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前沿,为培养跨学科人才打好知识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板块构造基本理论;构造地质学专题;定量研究构造变形的基本方法-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基础;碰撞造山带基本理论和实例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并能解决实际构造地质问题,为将来开展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
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2.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绪论
第二章 板块构造基础 14.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板块构造基础
第三章 构造形迹与成因-几何学与运动学 9.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构造形迹与成因-几何学与运动学
第四章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基础 3.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基础
第五章 岩石流变学行为与运动学涡度 2.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岩石流变学行为与运动学涡度
第六章 构造岩基本问题 2.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构造岩基本问题
第七章 脆性构造运动学 1.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脆性构造运动学
第八章 逆冲推覆构造 3.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逆冲推覆构造
第九章 韧性剪切带 3.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韧性剪切带
第十章 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 3.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
第十一章 走滑构造与转换断层 3.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走滑构造与转换断层
第十二章 造山带的概念及其构造分析 3.0学时 侯泉林
第1节 造山带的概念及其构造分析

教材信息
1、 高等构造地质学(第一卷 思想方法与构架,第二卷 新理论与应用,第三卷 专题知识与实践,第四卷 知识综合与运用) 侯泉林 43313 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1、 板块构造论文集 李春昱 2004年9月 地质出版社
2、 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单文琅、宋鸿林、傅昭仁、仁建业 1991年1月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 地壳变形与显微构造 许志琴 1984年12月 地质出版社
4、 逆冲推覆构造 朱志澄 1989年6月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5、 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与隆升机制 肖序常、李廷栋 2000年5月 广东科技出版社
6、 闽西南前陆褶皱冲断带 侯泉林、李培军、李继亮 1995年8月 地质出版社
7、 中国碰撞造山带研究 陈海泓、侯泉林、肖文交 1999年6月 海洋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侯泉林,男,1963年2月生于河南省武陟县,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煤田地质及勘探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9~1987.7在北京大学构造地质专业进修教师;1991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10月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沉积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11~1995.11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5.10~2002.09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大地构造”创新学科组组长。2002年10月调中国科学院大学工作,曾任国科大副校长,主讲“高等构造地质学”研究生核心课程。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著百余篇。主要研究领域:构造地质、煤层气地质、铂族元素分析方法及地球化学等。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任“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中国煤层气”和“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杂志编委。曾到英国Leicester大学、莫斯科大学、香港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等大学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