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储能科学与技术

课程编码:180210081704P3006H 英文名称: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张海涛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涉及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科学理论与应用实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介绍储能领域关键技术国外内研究动态、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储能技术热点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及未来重要的和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掌握诸多不同储能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也为国家对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预修课程
物理化学、材料化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储能概述 3学时 张海涛
第1节 储能技术的概念
第2节 储能技术的分类
第3节 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章 储能原理 6学时 张海涛
第1节 储能原理基础知识
第2节 相图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第3节 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 储能材料制备技术 6学时 张海涛
第1节 固相法
第2节 液相法
第3节 气相法
第4节 超声化学合成法
第5节 电化学制备方法
第6节 储能材料表征与分析
第四章 铅酸蓄电池 3学时 董陶
第1节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历史
第2节 铅酸蓄电池分类及原理
第3节 铅酸蓄电池的材料
第4节 铅酸蓄电池的设计与制造
第5节 铅酸蓄电池的测试技术及应用
第五章 锂离子电池 12学时 董陶
第1节 锂离子电池发展史
第2节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第3节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第4节 锂离子电池隔膜
第5节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质
第6节 锂离子电池的设计与制造
第7节 锂离子电池分析检测技术
第8节 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展望
第六章 其他类型储能材料与技术 6学时 董陶
第1节 抽水蓄能技术
第2节 超导储能技术
第3节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第4节 液流电池技术
第5节 金属-空气电池
第6节 超级电容器
第七章 储能控制技术 2学时 董陶
第1节 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
第2节 光伏发电系统储能控制技术
第八章 考试 2学时 董陶
第1节 考试

参考书
1、 《储能原理与技术(第2版)》 黄志高等 2020年06月 水利水电出版社
2、 储能技术发展及路线图 陈海生、吴玉庭 2020年11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3、 储能材料-基础与应用 吴贤文、向延鸿 2019年7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4、 锂电池基础科学 李泓 2021年12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张海涛,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规模储能和电池回收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新能源汽车专项课题、基金委面上基金和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参与科技部“973”计划和基金委中韩联合基金。迄今为止,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Phys. Rev. Lett., 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Chem. Mater., J. Power Sources等期刊发表100余篇SCI论文。
董陶,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离子液体设计及其电化学应用,具体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固态电解质及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利用。主持国家青年基金、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基金、博士后及所绿色室青年基金,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和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等,获得2012年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CS Sustain. Chem. Eng.,ACS Appl. Energy Mater.,Ionics等文章20余篇,授权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