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及进展

课程编码:180200100103P2002H 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 Basics and Research Progress 课时:50 学分:2.5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刘翠华等

教学目的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是国科大医学院的研究生核心课程之一,由本领域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的科学家授课。该学科虽古老但处于不断更新和发展中,它作为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涉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验诊断医学、兽医学等诸多学科。本课程拟从学科发展简史出发,系统地介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三大类)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此外,本课程还将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发展方向及科研策略。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研究生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学科打下基础。通过该课题的学习,将有助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效控制感染性疾病或在相关科研工作中激发研究兴趣和启迪科研思路。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3学时 刘翠华
第1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第2节 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第3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第4节 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2学时 温廷益
第1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第2节 细菌的结构
第3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方法
第4节 细菌结构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细菌的生理 2学时 温廷益
第1节 细菌的化学组成
第2节 细菌的营养物质
第3节 细菌的营养类型
第4节 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5节 细菌的蛋白分泌
第四章 细菌的新陈代谢 4学时 温廷益
第1节 细菌的能量代谢
第2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3节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第4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第5节 微生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5学时 温廷益
第1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第2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第3节 噬菌体
第4节 细菌变异的方式
第5节 细菌的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6节 细菌的耐药性
第7节 细菌遗传操作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学时 温廷益
第1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第2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第3节 人体的抗细菌免疫
第4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5节 医院的感染与控制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以及消毒与灭菌 0.5学时 温廷益
第1节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2节 细菌性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第3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
第八章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 0.5学时 温廷益
第1节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
第2节 细菌的凝集实验
第3节 大肠杆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其转化实验
第4节 质粒的提取与纯化实验
第5节 16S rDNA法鉴定细菌种属实验
第九章 球菌 1学时 刘翠华
第1节 球菌分类
第2节 葡萄球菌属
第3节 链球菌属
第4节 奈瑟菌属
第5节 球菌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十章 肠道杆菌 2学时 刘翠华
第1节 肠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抗原结构
第2节 肠杆菌科重要菌属及代表菌种
第3节 埃希菌属
第4节 志贺菌属
第5节 沙门菌属
第6节 其它菌属
第7节 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十一章 分枝杆菌 3学时 刘翠华
第1节 分枝杆菌概述
第2节 分枝杆菌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第3节 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和免疫
第4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免疫
第5节 结核分枝杆菌简史
第6节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第7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第8节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第9节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第10节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11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
第12节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和特点
第13节 结核分枝杆菌逃逸宿主免疫的分子机制
第14节 抗结核新药及疫苗研发和新治疗方案
第15节 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十二章 弧菌 1学时 刘翠华
第1节 霍乱弧菌
第2节 副溶血弧菌
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 1学时 刘翠华
第1节 厌氧芽孢梭菌属
第2节 无芽孢厌氧菌
第3节 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1学时 刘翠华
第1节 布鲁菌属
第2节 耶尔森菌属
第3节 芽孢杆菌属
第4节 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十五章 其他重要细菌 2学时 刘翠华
第1节 螺杆菌属
第2节 假单胞菌属
第3节 嗜血杆菌属
第4节 军团菌属
第5节 棒状杆菌属
第6节 鲍特菌属
第7节 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十六章 其他原核细菌型微生物 1学时 刘翠华
第1节 放线菌与诺卡菌
第2节 支原体
第3节 衣原体
第4节 螺旋体
第5节 立克次体
第6节 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十七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3学时 叶昕
第1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第2节 病毒的结构
第3节 病毒的增殖
第4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第5节 病毒的抵抗力与耐药性
第6节 病毒的分类
第十八章 肝炎病毒 3学时 叶昕
第1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2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十九章 逆转录病毒 3学时 叶昕
第1节 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第2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3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第二十章 生物安全与生物反恐 3学时 周溪
第1节 生物安全与生物反恐概述
第2节 SARS冠状病毒
第3节 1918西班牙大流感
第4节 痘病毒与天花
第5节 肠道病毒与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6节 病原生物安全级别
第7节 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分类与现状
第8节 生物安全与合成生物学简介
第二十一章 真菌学概述 1学时 李少杰
第1节 真菌的定义
第2节 真菌的细胞与形态特征
第3节 真菌与人类生活
第二十二章 真菌的生长、发育与传播 2学时 李少杰
第1节 酵母类真菌的生殖、发育与传播
第2节 丝状真菌的生长、发育与传播
第3节 真菌的分类
第4节 真菌遗传
第二十三章 常见致病真菌 2学时 李少杰
第1节 念珠菌
第2节 新生隐球菌
第3节 曲霉属真菌
第4节 其它病原真菌
第二十四章 真菌感染的治疗 1学时 李少杰
第1节 常用抗真菌药物及机制
第2节 真菌对药物的适应与耐受机制

教材信息
1、 医学微生物学(第3版) 李明远、徐志凯 2015年6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医学微生物学(第4版) 黄汉菊 2020年5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病原与宿主防御系统 徐纪茹、吕昌龙 2016年2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刘翠华,博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导。于2005年获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科研院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和工作。现任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空间微生物与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基础专业分会委员等。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科院微生物所教书育人奖、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 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奖教金等。主讲内容:绪论、细菌学各论。研究方向:病原菌-宿主的互作机制。 近年在病原感染免疫以及宿主蛋白修饰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在Science, Cell, Nature Immunology, Molecular Cell, Autopha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重要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参编《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2008)和《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2020)等专著。
温廷益,博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导。主讲内容:细菌学总论。南开大学微生物 学专业本-硕-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 UPR9073 )博士后。温廷益研究员2005年11月被中科 院微生物所引进回国,主要研究领域为重要生物制剂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先后主持、承担和完成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及中科院战略性先导 专项A等三十余项科研课题。近年来在PLoS Genetics,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Protein & Cell, Bioresource Technology,Nanoscale,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Cancer Gene Therapy, ACS Synthetic Biology,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学术 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50余件(含18件国际专利)。先后获得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 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和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叶昕,博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导。主讲内容:病毒学。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 学生物系, 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0年毕 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肿瘤研究所,获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中心任副 研究员。1994至2005年,先后在Rockefeller University, Columbia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做博士后以及在Baylor Medical College 和 Harvard Medical School任讲师。 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主要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流感病 毒感染的分子机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Hepatology, Proc Natl Acad Sci USA, Journal of Virology, Journal of Immunology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发表SCI论文40多篇,申 请专利9项,获得专利授权4项。
周溪,博士,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英国牛顿高 级学者基金获得者。主讲内容:病毒学。曾担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 学病毒学系副主任。主要以人类肠道病毒、昆虫与虫媒RNA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为对象,重 点开展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病毒RNA的复制及致病机制、新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 究 。 在 Immunity, Nature Microbiology, Cell Host Microbe, Cell Research, eLife, Science Advances, PLoS Pathogens等期刊杂志发表SCI论文五十余篇。
李少杰,博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导。主讲内容:真菌学。李少杰研究员2005 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获生物学博士,之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等单位进行了4年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现任《菌物学报》的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课题等课题10余项。目前重点研究多细胞真菌 对甾醇合成抑制剂类抗真菌药物的胁迫响应机制,发现了该机制中ADS-1、ADS-4等多细胞真菌特异 的调控元件并揭示了其机理,在Antimicrobial Agents Chemotherapy,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Genetics, 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