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与自我发展
课程编码:180087120200MX015H
英文名称:Transaction of Individu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课时:30
学分:1.00
课程属性:公共选修课
主讲教师:刘蓉晖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学习如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困扰当代社会的一些主要问题;了解社会心理学在增进社会和个人进步方面的独特作用;了解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点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影响;了解如何通过社会资源促进自我成长,学习使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理解社会现象。
预修课程
无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简介 2.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第2节 社会情景中的个人
第3节 行为古怪的人不一定都是疯子
第二章 从众 3.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从众的定义
第2节 增强和减弱从众的变因
第3节 奖励、惩罚与信息
第4节 对社会影响的反应
第5节 服从与依从
第6节 旁观者是从众者
第7节 关于实验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 大众传播、宣传和劝导 3.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传媒的感染
第2节 演员与政治家
第3节 宣传工具的有效性
第4节 教育与宣传
第5节 劝导的两个主要途径
第6节 传播源-宣传的性质-接受者的特点
第7节 如何使上述原理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8节 浅析《沁园春-雪》的社会心理影响
第四章 社会认知 3.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背景对社会判断的影响
第2节 启发式判断-刻板印象
第3节 记忆重建
第4节 认知的保守性
第5节 态度、信念与行为-三种偏见
第五章 自我辩解 2.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减少不协调
第2节 决策与不协调
第3节 不可挽回性
第4节 为残酷行为的辩解
第5节 自尊
第6节 认知不协调理论及其应用
第六章 人类的攻击性 3.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攻击性的定义
第2节 攻击性与本能
第3节 攻击性的用途
第4节 攻击性的原因
第5节 对自我的攻击
第6节 危机预警与应对
第7节 如何减少暴力
第8节 工作场所的暴力
第七章 偏见 3.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刻板印象与偏见
第2节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3节 谴责受害者
第4节 偏见与科学
第5节 偏见的效果
第6节 偏见与媒体
第7节 解决偏见
第八章 喜欢、爱与人际敏感性 3.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赞扬与善意
第2节 个人特征
第3节 相似性与吸引力
第4节 喜爱、被喜爱和自尊
第5节 尊敬的增加和减少
第6节 爱与亲近
第7节 真诚和交流
第8节 有效交流的特点
第九章 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 2.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情绪调控的形态模型
第2节 知觉的特点
第3节 生活事件与压力
第4节 压力的后果
第5节 正念压力应对
第十章 自我的心理资源 2.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人格特征及工作风格
第2节 情绪与情绪能力
第3节 正念水平
第4节 社会支持
第十一章 自我发展 2.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职业选择与发展
第2节 心智成长
第3节 基于正念的自我发展
第4节 网络社会心理
第十二章 科学心理学伦理 2.0学时 刘蓉晖
第1节 研究中的伦理
第2节 心理咨询中的伦理
教材信息
1、
社会性动物
埃利奥特·阿伦森
39417
华东师范大学
参考书
1、
社会心理学
迈尔斯
2006年1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人的自我寻求
罗洛梅
2008年9月
人大出版社
3、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欧文亚隆
2015年5月
商务印书馆
4、
Mindfulness
Feldman
2019年
Guilford Press
课程教师信息
刘蓉晖,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